基金风格纠偏
9月16日开始,市场大跌,新能车、新能源赛道大跌,坊间传闻四起,大家寻找理由,找到了“监管部门对部分风格发生偏离的基金产品进行了重点关注,而相关基金经理也对基金产品的持仓进行调整。”这样的理由。
真是这样么?我们经过研究分析后,觉着是想多了,理由如下:
理由一:监管很早就关注了,大概率不是昨天刚刚关注风格偏离。
证据:根据财联社(深圳,记者 沈述红)报道:一位大型公募人士透露说,“监管上半年就开始关注了,也要求一些公司自查并说明了情况,不过重点还是在合同违约方面。”因此,监管上半年就开始关注,近期的风格调整大概率不是由于监管集中要求导致。
证据:市场著名的某中小盘基金,客户众多,风格漂移情况最为显著,但该基金早在7月30日就公告启动了份额持有人大会及更名事项,显然监管的关注应该在8月之前。
理由二:发生偏移的基金规模并没有那么大,很难产生市场大波动
证据:我们对百余只2021年中报80亿以上的大规模权益类基金进行风格偏离的逐一筛查,未发现明显风格偏移的基金品种,我们筛查的基金规模合计超过1.5万亿元。初步判断得出,风格偏移在基金运作中是低概率发生的事情。
证据:目前在热议中实锤的风格漂移基金并不多,且规模有限,有些已经完成整改。某教育基金被公众号当成活靶子,成为网红,教育大跌它不跌,满仓都是新能源,但该基金中报规模不足8亿元,是袖珍基金,大概率不会引发市场波动。而且产品波动在上周似乎就与新能源股票表现出一定差异。
理由三:主题基金中有部分自由空间,部分重仓并不构成偏离
证据:近期被热议某国企改革基金投资了某电池股,但我们翻开相关基金的法律文件看到,该基金“投资于国企改革主题相关的证券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也就是其实很多主题基金是允许有20%的资产偏离基金主风格的,同样情况还出现在被热议某信息产业基金、某金融基金中。这种在合同范畴内的偏离,不构成需要强制整改的基础,更难引发市场波动。
结论
我们认为,坚守基金契约是基金管理人的义务,我们反对违背基金契约进行风格偏离的行为,我们认可遵守契约,并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的风格偏离。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市场违背基金契约进行基金风格偏离情况极为少见,且规模极为有限,大概率不是构成当下市场调整的重要原因。
最后,如果我们多一些对短期业绩的宽容和包容,哪里有那么多风格偏离呢?
风险揭示:本文不代表中信建投证券观点,仅属于对基金策略客观公开情况的汇总,不作为投资建议,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变更,引用基金经理的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不保证不发生变化,我们已力求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作为推荐意见,任何人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中信建投证券及作者无关。本文不作为基金宣传推介材料,基金历史业绩表现不代表未来预期收益,相关基金产品详情请务必阅读基金法律文件,并以之为准。基金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