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网站导航 开放平台 Friday, July 11, 2025 星期五
  • 微信

【晨观方正】宏观/医药/科技&电子/轻纺/化工/电新20220324

来源 外汇天眼 03-24 07:30
【晨观方正】宏观/医药/科技&电子/轻纺/化工/电新20220324

  行业时事

  【宏观 | 袁野】美国通胀“长期拐点”将至(20220323)

  【医药 | 唐爱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组织筛查实施指南颁布, 为“动态清零”疫情防控屏障护航(20220323)

  核心推荐

  【科技&电子 | 陈杭】复旦微电:五大产品线助业绩高增长,FPGA+MCU打开未来成长空间(20220322)

  【轻纺 | 陈佳妮】安踏体育:21年业绩符合预期,维持流水增长目标(20220323)

  【化工 | 韩振国】金禾实业:21年业绩大幅增长,公司持续回购彰显发展信心(20220322)

  【电新 | 张文臣】福莱特:产销大幅增长 光伏玻璃龙头地位稳固(20220323)

  【电新 | 张文臣】大全能源:产能提速成本控制优异 竞争力不断提升(20220322)

  核心推荐

  宏观 | 袁野

  美国通胀“长期拐点”将至

  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束后,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完全可以承受货币政策的紧缩,衰退概率很低,美联储能够在降低通胀的同时不损伤劳动力市场。但从金融市场来看,市场预期再次与美联储发生了分歧,10Y-2Y美债收益率已压缩至17bp的历史低位,5Y与10Y美债收益率已现倒挂(2020/3/18)。我们研究发现,无论是长期的劳动力供给、劳动生产率以及供应链角度,还是短期的俄乌冲突角度,美国都将面临中长期通胀的上行风险。在这种宏观环境中,鲍威尔很难重现格林斯潘的“软着陆”,反而可能陷入引发经济衰退或者容忍高通胀的两难境地。

  第一,疫情待业、移民崩溃、新冠退休潮导致美国劳动力市场产生了约550万至600万的缺口,约占美国劳动力人口3.65%,目前看不到缩小的趋势。这对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强大的供给压力,并助推了通胀。中期来看,由于移民严重受阻和新冠退休潮很难随着经济一同恢复,可能将演变为约200万人的恒久劳动力缺口。

  第二,对比美国著名的“大缓和(the Great Moderation)”时期,恰逢全球生产率抬升,原油价格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为高增长、低通胀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也使格林斯潘的“软着陆”成为现实。而当前不仅劳动生产率已显著放缓,原油价格已冲至100美元/桶以上,均已无法与“大缓和”时代相提并论。也就是说美联储所处的宏观环境已与格林斯潘实现“软着陆”的背景大不相同。

  第三,油价上涨是短期通胀上行的主要风险源。从美国历史数据观察,历次油价上涨都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下降,进而拖累美国经济,甚至引发衰退。因此,在原油价格上行(短期因素)与劳动力短缺(中长期因素)的双重冲击且预期相对明确的情况下,美联储能否不顾经济下行风险,执意加大货币政策紧缩力度控通胀,非常值得商榷。

  第四,如果美联储坚持年内7次加息并同时缩表,全球市场应做好经济下行甚至危机再次来袭的准备。

  风险提示:拜登政府基于政治压力收紧移民政策导致劳动力恒久缺口扩大;新冠疫情引发全球投资深度放缓并进一步压低生产率;地缘政治冲突致俄罗斯原油出口降至零,同时伊朗原油出口未获赦免推升原油价格。

  核心推荐

  科技&电子 | 陈杭

  复旦微电:五大产品线助业绩高增长,FPGA+MCU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实现营收25.77亿元,同比增长52.42%;实现归母净利润5.14亿元,同比增长287.20%;实现扣非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1013.88%。1、五大产品线助力业绩高增长,下游需求持续景气。2、重视研发投入,多款产品通过车规级认证。3、以FPGA和MCU为矛,打开未来成长空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32.6/40.0/51.0亿元,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6.7/8.7/11.8亿元,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产能不足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FPGA芯片高毛利率不可持续的风险。

  轻纺 | 陈佳妮

  安踏体育:21年业绩符合预期,维持流水增长目标

  公司发布21年业绩,实现收入493.3亿元,同比+38.9%;实现归母净利润77.2亿元,同比+49.6%;全年派息比率45.6%。

  2H21收入整体符合预期,但FILA略低于预期:2H21公司实现收入265.2亿元,同比+27.2%,整体符合预期。其中,安踏品牌收入为134.3亿元,同比+49.7%,主要因为电商业务同比+55.3%,DTC业务同比+231.6%,以及零售折扣减少;FILA收入为110.0亿元,同比+6.8%(FILA Fusion表现不及预期);其他品牌收入为20.9亿元,同比+32.7%。

  毛利率改善1.3个点,经营利润率有所下滑:2H21公司毛利率为60.3%,同比+1.3个点,主要因为安踏品牌DTC模式下毛利率相对较高,以及各品牌零售折扣改善。但整体经营利润率下滑7.4个点至19.2%,主要因为安踏品牌DTC模式经营利润率低于批发模式(存在改善空间),以及FILA经营开支的增加快于收入的增长。公司分占合营公司盈利2.65亿元,合营公司全年净亏损大幅改善。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8.8亿元,同比+10.7%。

  3月以来受疫情反复影响,基本维持此前流水目标:1-2月安踏和FILA品牌流水表现好于预期,但3月上旬国内疫情的爆发对业务造成较大影响。展望22年,管理层将继续实施动态管理,预期安踏品牌流水增长20%以上,FILA增长15-20%,其他品牌增长30%以上。其中,安踏和FILA的增长主要由店效提升及电商增长所驱动,安踏计划净关店100-200家,FILA门店数量基本持平。此外,合营公司有望于22年贡献盈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具备卓越的多品牌运营能力,旗下品牌矩阵差异化布局,发展路径明确,增长具备长期可持续性。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为93.5、121.5、147.6亿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安踏品牌升级不及预期;户外运动品牌发展不及预期。

  化工 | 韩振国

  金禾实业:21年业绩大幅增长,公司持续回购彰显发展信心

  公司公告2021年营收58.45亿元,同比增长59.44%;归母净利润11.77亿元,同比增长63.82%。公司2021Q4营收18.26亿元,同比增长91.39%,环比增长18.19%;归母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150.06%,环比增长69.18%。公司拟以0.75-1.5亿元自有资金,回购136-273万股股票。

  点评:业绩符合预期,精细化工品价格高位,四季度盈利环比提升。新增产能释放叠加长单消化,三氯蔗糖量价齐升增厚公司盈利。成本优势下产业链持续延伸,未来成长确定性强。公司回购体现发展信心。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未来凭借成本优势继续延伸产业链,业绩成长确定性强。给公司2022-24年净利润预测为18.28/22.05/26.1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31/10.21/8.60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建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销量、价格不及预期。

  电新 | 张文臣

  福莱特:产销大幅增长 光伏玻璃龙头地位稳固

  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71,322.81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9.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119,91.93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0.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5520.5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6.92%。

  降本优势显著,销售量大幅增长。2021年光伏玻璃价格大幅下降,影响了光伏玻璃行业企业的盈利。公司凭借规模化生产的降本优势、规模化采购的高议价能力优势和技术优势有效控制成本。公司凭借稳定的客户资源和优越的产品竞争力推动了新增光伏玻璃产能逐步释放,大幅增加主营产品出货量,全年共销售光伏玻璃26476.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17%;家居玻璃798.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7%;浮法玻璃17.41万吨,同比增长316.13%;工程玻璃1604.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53%。

  加速推动扩产,巩固龙头地位。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加速实施扩产战略,稳坐光伏玻璃行业第一梯队, 盈利能力与拉开二三线企业较大差距。截止2021年底,公司已投产光伏玻璃产能为1.22万吨/天,预计2022年释放 7 座1200吨/天的光伏玻璃新增产能。未来,本公司将凭借规模优势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研发优势明显,客户资源优质。公司深耕光伏玻璃领域技术研发,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40841.75万元,占营业收入4.69% ,研发人员515人,占公司总人数9.07%,发明及专利共百余项,在光伏玻璃的技术工艺和自爆率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强大的供货能力以及可靠的产品服务体系,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与国内外知名光伏组件企业维持长期合作关系,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有望与更多优质客户发展合作关系。

  投资评级与估值:公司是光伏玻璃的龙公司是光伏玻璃的龙头,有望持续受益于光伏行业的发展和双玻产品市占率的提升,叠加公司收矿之后成本进一步降低,业绩高增长可期。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70、47.55和65.47亿元,EPS分别为1.38、2.21、3.05元,对应PE分别为36、23、和17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原材料和燃料动力价格波动,发电量消纳能力制约。

  电新 | 张文臣

  大全能源:产能提速成本控制优异 竞争力不断提升

  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2.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48.56%,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 57.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47.79%。

  点评:新增产能提速,成本控制优异。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现有产线保持满负荷生产。尽管面临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三期B阶段3.5万吨多晶硅项目建设和爬产进程均好于预期。2021年,公司实现多晶硅产量86,586.60吨,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17.75%,产量位于行业第一梯队。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通过采购流程管控降低采购成本,竞争力较强。2021年,公司多晶硅产品毛利率高达65.56%,相比上年提升32.38%。

  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客户订单迅速增长。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合计37,454.6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3.46%,较去年有所增长。公司在产品质量、专业技术及服务响应方面得到客户高度认可,与主要客户均签订了长单框架合同,约定了未来 1-5 年不等的供应量,并收取一定金额的预收款。2021年1-12月期间公司收到长单预付款约12亿元。

  定增年产10万吨高纯硅料,竞争力不断提升。公司募集约80亿开展年产10万吨高纯硅料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号召,生产高质量多晶硅,以满足光伏产业快速增长及光伏电池技术变革升级的需求,缓解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不断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早日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公司通过实施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把握光伏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顺应光伏市场提效降本的发展趋势,在促进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同时,扩大公司产能规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在高纯多晶硅生产领域的产能、技术等综合优势,不断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光伏行业的领先地位。

  投资评级与估值:公司硅料领先生产厂商,产能先进,盈利水平领先。随着光伏需求的不断增长,有望持续受益。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00.70、88.31和86.21亿元,EPS分别为5.23、4.59、4.48元,对应PE分别为11、13、和13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原料工业硅粉价格波动剧烈;政策扶持力度减弱;客户集中度与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