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建筑师,也是守护者
从一棵小树苗到成为重建滇金丝猴家园的绿色卫士,离不开“森林建造师”——林场技术员们的精心呵护。兰坪县新生桥国有林场的技术员们既是滇金丝猴家园的建筑师,也是每一棵小树苗的守护者。
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林地种树,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前期是大量的准备工作:修建上山的通道、打塘、运树苗、购买管护设备……上山的路十分崎岖,技术员们背着树苗和工具,徒步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项目地。赶上说来就来的雨天,山上的土会浸满雨水,种树的工作又多了一份风险,“下大雨的时候山上的土会变得松软,一脚踩上去,土就会塌掉,站都站不稳” 。

为了让小树苗茁壮成长,种植后的维护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林场技术员将小树苗一株一株种进树塘后,还要为小树苗围上铁丝网,再将一根根木桩固定在铁丝网周围,防止牛羊啃食、阻碍小树苗的生长;冬天气温会骤然下降,为了防止树苗冻害,技术员要提前挨个为小树苗穿上薄膜“外衣”。
抽水灌溉、除草、施肥、补苗……巡护工作每天都在进行,林场技术员们的脚步走遍了项目地的每一个角落。为了节省上下山的时间、和雨季抢工期,兰坪县新生桥国有林场的全体干部职工用木板搭起了临时工棚,储存了南瓜、土豆、腊肉这些容易保存的食材,只为在休息的时候“挡挡风遮遮雨,填饱肚子”。在2个多月的种植期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他们都将与林为伴,守护这条生态廊道。

林场的生态保护,离不开技术员们日日夜夜的辛劳与奉献,而社会力量的加入,将助力更有效推动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化、生态产业可持续化,提升生态保护修复高水平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中金公益生态碳汇林云南兰坪项目,将助力兰坪县社区可持续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项目已在周边村落招募部分历史脱贫户加入修复滇金丝猴生态廊道的队伍中,在学习种植技术的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份收入。
林场的和场长说:“也许对我们每一位林场技术员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碳中和都是很宏大的目标,但我们希望通过自己每一份真真切切的努力,向这个目标多迈进一步”。
每一份微小的努力汇聚在一起,终将凝聚为强大的合力。正如每一棵幼小的树苗都将欣欣成长,郁郁成林。中金公益基金会作为中金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长期开展“中金公益生态碳汇林”项目,积极践行绿色发展使命,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持续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2019年,中金公益基金会投入110万元,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在河北丰宁小坝子乡开展“中金公益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造林面积333.33亩,种植樟子松36666棵。
2021年,中金公益基金会加大投入,在丰宁开启“中金公益生态碳汇林”项目。项目共投入300万元,造林面积909亩,支持10万棵樟子松的种植及三年管护。丰宁是京津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和主要风沙源,项目在保护和修复燕山山脉森林生态系统和植被景观、发挥生态系统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用的同时,为当地群众带去临时务工机会,并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能力,将生态保护修复、沙漠化防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金公益基金会还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未来,将在全国多地开展生态碳汇林建设,并着力探索生态保护与修复先行、因地制宜促进乡村振兴和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们相信,每一片树林,都会在当地扎根泥土,共生共荣,为乡村的发展带去生机勃勃的绿色资源。中金公益基金会将持续贡献力量,深耕公益事业,书写更多温暖、接地气、正能量的公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