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网站导航 开放平台 Tuesday, July 8, 2025 星期二
  • 微信

【泰有财·研究服务】港股 IPO 市场 7 月回暖,中资在港子券商业绩预计多受投资拖累

来源 外汇天眼 08-05 13:08
gh_afbc45827012中泰国际最新资讯分享香港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泰国际中流砥柱泰山可倚扫描二维码立即开户香港股市 | 非银金融 | 券商港股 IPO 市场7月回暖,中资在港子券商业绩预计多受投资拖累►►►概要二级

  gh_afbc45827012

  中泰国际最新资讯分享

  香港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中泰国际

  中流砥柱

  泰山可倚

  扫描二维码

  立即开户

  香港股市 | 非银金融 | 券商

  港股 IPO 市场7月回暖,中资在港子券商业绩预计多受投资拖累

  ►►►

  概要

  二级市场行情回顾

  7月恒生指数跌7.8%,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10.2%,恒生科技跌11.1%;从板块上看,资金主要从金融、消费等行业流出,流入光伏、新能源车等板块,啤酒股和互联网板块表现较差;从流动性上看,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叠加海外经济指标走弱,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增加,境外流动性趋于紧缩。

  港股IPO市场7月回暖

  7月港交所共有16只新股在主板挂牌上市,也使得7月成为本年度目前上市新股最多的月份。虽然上市公司多,但有14只跌破发行价。

  港交所动态跟踪

  【成立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港交所7月5日宣布成立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首批成员包括多家业内领先的企业及金融机构,与港交所共同探索区域碳市场的发展机遇。

  行业要闻

  【做好全面注册制准备,支持企业境外上市】7月29日,证监会召开2022年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议暨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动员部署会议。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作了题为《坚持稳字当头 深化改革开放 以常态化整改加快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会议提出,要下足“绣花”功夫,做实做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各项准备。加强发行监管全链条统筹,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维护良好发行秩序。以发行监管转型为牵引,加快机构、上市公司等各条线监管转型,提升整体监管效能。同时,深化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

  重点公司动态跟踪

  国泰君安国际(1788.HK)于7月22日宣布,集团预期中报收入不少于10.5亿港元,比去年同期下跌幅度约为55%;税后净溢利不少于1.5亿元,比2021年同期下跌幅度约为80%。

  证券行业跟踪及投资建议

  港股券商板块本月表现逊于大市。我们追踪的21家重点公司本月平均跌幅为7.66%,共有20家下跌,1家持平。其中,H股中资券商平均下跌15.5%;中资券商在港上市子公司平均下跌7.57%。在美联储加息缩表、内地房地产以维稳为基调的大环境下,叠加港股进入到中期业绩汇报期,港股全面估值上升的空间有限,对业务转向财富管理的头部券商持积极态度。

  风险提示:

  1、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2、二级市场大幅下跌风险;3、行业监管政策收紧、竞争加剧

  //

  中资券商架构调整,拓展财富管理及机构服务赛道

  自今年7月以来,包括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为对重点业务着重布局进行了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海通证券7月28日发布公告,设立机构销售部、财富管理总部、私人银行部等;国泰君安7月25日发布公告,拟将权益客需部升级为一级部门,优化业务组织体系,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综合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等。

  总体来看,伴随券商同业间同质化加剧,佣金费率竞争和成本压力的增加,券商战略上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趋势加快;券商业务是强周期性业务,增设财富管理部门能减少券商收入的周期性,增加稳定性;同时,在向财富管理转型的过程中,促进了各个业务板块的协同整合,使得券商业务向市场化转型。

  中资多家在港子券商受投资收入大幅下滑拖累业绩

  总体上来看,多家中资在港子券商2022年中期发布业绩盈警,交银国际预计22H1净亏损至多17.5亿港元;信达国际22H1净亏损约0.36亿-0.42亿之间;多家净利润亏损主要因投资收入大幅减少导致,由于2021年下半年起,多家地产企业爆出美元债违约事件加上股债市场波动加剧、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等原因,投资收入普遍缩水。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二季度业绩综述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近期发布22Q2的业绩。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第二季度的净收入分别为131/119亿美元,同比减少11%/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8亿美元,同比减少29%/48%,环比减少32%/27%。高盛业绩好于市场预期,摩根士丹利业绩则因处罚和减值影响,逊于市场预期。

  在境外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融资活动减少,股权和债券承销业务收入下滑。2Q22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投资银行收入分别为11/21亿美元,同比-55%/-41%,环比-34%/-11%;

  国际投行业务资产覆盖广,在股市下跌背景下,公司可以通过资产轮动以减少业务周期性和表内资产风险。2Q22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为14/11亿美元、同比-17%/-79%,环比+6%/+99%;

  国际投行财富管理业务具有成长性,增加业务的稳定和减少周期性。2Q22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分别为57/22亿美元,同比-6%/25%,环比-3%/+3%。

  //

  港股市场本月回顾

  香港恒生指数下修,7月收跌约7.8%

  7月港股下修,恒生指数收跌约7.8%。主要原因:1) 接近中期业绩发布时间,市场担心第一季度疫情对公司的影响将反映到中期业绩上;2) 美联储宣布加息后,香港金管局提升基准利率75个基点至2.75%。

  整体上来看,7月港股主要指数中,恒生指数跌7.8%,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10.2%%,恒生科技跌11.1%;从板块上看,资金主要从金融、消费等行业流出,流入光伏、新能源车等板块,啤酒股和互联网板块表现较差;从流动性上看,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叠加海外经济指标走弱,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增加,境外流动性趋于紧缩。

  南向资金方面,7月港股通净流入20.15亿港元,较6月的净流入533.88亿港元下降,打破从2021年12月以来连续7个月高净流入的态势。

  七月港股 IPO迎来小高峰 ,贡献市值2292亿港元

  7月港交所共有16只新股在主板挂牌上市,也使得7月成为本年度目前上市新股最多的月份。虽然上市公司多,但有14只跌破发行价。中外资投行仍然在港股保荐业务上平分秋色,其中,中金公司担任4家新股的保荐人,位于保荐人排行的首位。

  一般而言,每年1月和7月为港交所的上市高峰期。2022年7月16家公司在港股上市,虽是2022年目前来看的小高峰,但和2018年7月的34家公司,2019年7月的17家公司以及2020年7月 的24家上市相比,总数上来看仍然偏低。

  一级市场方面,2022年7月中资离岸债总发行规模折合约158.30亿美元,环比增加1.63%。细分来看,政府债约1.91亿美元、地产债约60.55亿美元、城投债约46.99亿美元、产业债约24.45亿美元和金融债约24.40亿美元(不计可转债)

  从细分板块来看,地产板块,7家企业发行的10笔离岸债券,2笔为新发行,规模折合约60.55亿美元,占当月比重约38%,同比下降12.13%,剔除交换要约部分后当月地产新发约1.64亿美元;城投板块方面,7月共有27笔离岸债券新发,规模折合约46.99亿美元,占当月比重约30%,环比回落25.08%,同比增长86.69%;参与发行的城投主体数量共计26家,其中9家为首次发行离岸债券。

  未来12个月到期地产美元债近500亿

  据久期财经统计显示,2022年8月到期的地产美元债规模为29.95亿美元,涉及13家房企,未来12个月的到期规模共计495.89亿美元(不计提前回购和交换要约)。其中,已经违约的债券的未偿余额逾176.63亿美元。

  //

  A股市场本月回顾

  A股7月收跌超4%

  7月A股三大股指均收跌,并超过4%。其中,沪指跌约4.3%,深证成指跌约4.9%,创业板指跌约5%。

  从板块上来看,7月市场震荡回调,板块轮动迅速,风电、光伏、新能源车等行业依然景气度明显,成为投资者的主要关注。相对于大盘指数,中小成长股占优。沪深300、中证50的大盘指数跑输市场,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盘股票跑赢市场。

  市场流动性方面,北向资金7月整体净流出210.69亿元,结束连续3个月净流入的趋势。从具体板块上来看,部分资金偏向医药、白酒相关的消费股龙头,北向资金青睐电力设备板块,集中抛售银行股售。

  前7月IPO融资规模创新高

  前7月A股IPO融资规模创新高。据同花顺统计,A股前7月股票融资总额约6862亿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IPO融资规模35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4成。

  从总数上来说,今年前7个月,A股IPO公司共205家(包括北交所公司),较去年同期减少30%;IPO融资额35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4%。

  从各板块来看,深市主板融资142.52亿元,创业板融资978.98亿元;沪市主板融资979.44亿元,科创板融资1358.52亿元;北交所融资41.27亿元。

  //

  港股行业新闻跟踪

  中国证监会政策更新

  【做好全面注册制准备 支持企业境外上市】7月29日,证监会召开2022年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议暨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动员部署会议。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作了题为《坚持稳字当头 深化改革开放 以常态化整改加快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会议提出,要下足“绣花”功夫,做实做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各项准备。加强发行监管全链条统筹,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维护良好发行秩序。以发行监管转型为牵引,加快机构、上市公司等各条线监管转型,提升整体监管效能。同时,深化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

  港交所政策动态更新

  【股票期权及期货将实施五级持仓限额制】7月29日,港交所就修订持仓限额及大额未平仓合约申报规定的咨询文件刊发咨询总结,共收到22份意见。仔细考虑意见后,决定采纳修订股票期权及期货持仓限额模式,及取消旗舰小型合约的额外持仓限额的建议;而旗舰小型合约的大额未平仓合约申报规定在现阶段则不会根据建议作出修改。

  【上市新规提升股份计划相关监管】7月29日,港交所刊发建议修订有关上市发行人股份计划的《上市规则》条文的咨询总结。《上市规则》扩大至涵盖所有涉及授出股份奖励及股份期权的股份计划。提升股份计划相关监管,以管理上市股份的摊薄情况及提供有用的披露资料,维持高水平的投资者保障。新规定将于2023年1月1日生效。

  【成立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港交所7月5日宣布成立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首批成员包括多家业内领先的企业及金融机构,与港交所共同探索区域碳市场的发展机遇。

  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港交所既是金融监管机构、也是市场营运者以及上市企业,在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领导角色。

  香港证监会动态更新

  【发布“互换通”业务联合公告】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6个月之后正式启动。

  //

  行业重点公司本月行情动态回顾

  港股上市券商行情表现

  港股券商板块本月表现逊于大市。我们追踪的21家重点公司本月平均跌幅为7.66%,共有20家下跌,1家持平。其中,H股中资券商平均下跌15.5%;中资券商在港上市子公司平均下跌7.57%。在美联储加息缩表、内地房地产以维稳为基调的大环境下,叠加港股进入到中期业绩汇报期,港股全面估值上升的空间有限,更可能是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在板块间轮动。

  重要

  声明

  本报告由中泰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中泰国际”)分发。本研究报告仅供我们的客户使用。本研究报告是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目前已公开的信息,但我们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涉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中泰国际不对因使用本报告的内容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不应以本报告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报告做出决策。客户也不应该依赖该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我们会适时地更新我们的研究,但各种规定可能会阻止我们这样做。除了一些定期出版的行业报告之外,绝大多数报告是在分析师认为适当的时候不定期地出版。本公司所提供的报告或资料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任何报告或资料所提供的意见及推荐并无根据个别投资者各自的投资目的、状况及独特需要做出各种证券、金融工具或策略之推荐。投资者必须在有需要时咨询独立专业顾问的意见。

  中泰国际可发出其他与本报告所载信息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反映研究人员的不同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并不代表中泰国际或附属机构的观点。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发出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我们的销售人员、交易员和其它专业人员可能会向我们的客户及我们的自营交易部提供与本研究报告中的观点截然相反的口头或书面市场评论或交易策略。我们的自营交易部和投资业务部可能会做出与本报告的建议或表达的意见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权益披露:

  (1)在过去12个月,中泰国际与本研究报告所述公司并无企业融资业务关系。

  (2)分析师及其联系人士并无担任本研究报告所述公司之高级职员,亦无拥有任何所述公司财务权益或持有股份。

  (3)中泰国际证券或其集团公司可能持有本报告所评论之公司的任何类别的普通股证券1% 或以上的财务权益。

  版权所有 中泰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未经中泰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事先书面同意,本材料的任何部分均不得 (i) 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 (ii) 再次分发。

  立即开户

  识别二维码

  #

  个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