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荐
研报亮点
● 麒麟电池深度报告:麒麟电池将驱动六大材料向上,分别是水冷板、双氟、导热球铝、聚氨酯、绝缘材料、气凝胶,我们看好相关材料成长性
● 电车终端深度研究系列:深度分析22年7月电车市场供需情况,22H2 & 23年市场展望
王明辉
陈屹
基础化工研究员
基础化工首席分析师
掘金系列
麒麟电池深度报告
结构改变带来材料机遇
报告星级:★★★★★
◼ 麒麟电池:效能大幅提升,结构改变带来材料机遇。宁德时代近日发布的麒麟电池体积利用率高达72%,能量密度高达 255Wh/kg,拥有快充功能,整体效能大幅提升。麒麟电池通过设立弹性夹层、改变水冷板结构、智能利用底层空间等方式实现了电池更安全、更长续航里程、实现快充等性能提升,电池结构的改变也伴随着相关材料的升级与增长,我们认为,麒麟电池在隔热、轻量化、绝缘等方向上的升级将会给水冷板、导热球铝、LIFSI、聚氨酯、气凝胶、绝缘材料等带来投资机遇。
◼ 水冷板:麒麟电池将原本处于电芯底部的水冷板,放到了每两个电芯之间,能够有效降低电芯热传导,改善快充效率,单车水冷板使用量增加,价值量有望提升。2021 年国内液冷板市场规模28.92 亿元,2017-2021年复合增速超35%,未来高增长态势有望延续,预计2025 年市场规模接近 70 亿元。
◼ 导热球铝:导热球铝作为导热界面材料的填充料,用于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组、电控系统、驱动电机及充电桩的安全性能与使用寿命。伴随着新能源车销量的增长和电池结构的升级,导热界面材料有望迎来10年10 倍的需求增长,作为其主要填充料的导热球铝也有望实现快速增长。2021 年全球球形氧化铝的市场规模 1.7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仅纯电动车领域的导热球铝市场规模就有望超过 1.9 亿美元。
LIFSI:相较于传统锂盐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具有电导率高、热稳定性高、耐水解、抑制电池胀气等诸多优势,但是过去昂贵的价格制约了其进一步推广,随着 LiFSI 生产工艺日益成熟、成本将逐渐下降,为 LiFSI 的商用创造了条件。我们预计2025年LIFSI需求有望达到 6.6-9.3万吨。
◼ 聚氨酯: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提升,聚氨酯在电池材料中应用功能不断增加。CTP(Cell to Pack)、CTC(Cell to Chassis)、4680 电池等工艺创新,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的同时,也提升了电池散热、隔热、缓冲、保温等性能的需求,催生了新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
◼ 气凝胶:气凝胶具有极佳的隔热保温性能,在传统的油气等领域的高端设备和工程应用相对较多,伴随电池领域安全性能要求提升,气凝胶作为隔热材料逐步应用在新能源领域。新能源车的放量有望拉动气凝胶的单个新能源应用市场接近 15亿元的市场空间;同时伴随气凝胶逐步进行规模化发展,伴随成本的下降,未来有望在建筑材料保温领域进行渗透,从而带动更多的产品需求和潜在空间。
◼绝缘材料:绝缘材料是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需要具备高电阻率、耐热性和耐潮性。近几年我国绝缘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规模由 2018 年约250 亿元增长至当前接近 300 亿。可用于动力电池的绝缘漆属于固体绝缘材料,下游应用从传统
田野
陈传红
新能源汽车研究员
新能源汽车首席分析师
掘金系列
电车终端深度研究系列(四)
结构视角看国内新能源车增长的持续性
报告星级:★★★★★
◼ 1)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迅猛,个人需求已成主流。20年Model 3等超强竞争力产品推出,带动车市突破百万的同时,私人购买比例过半,达71.63%。21年零售销量300万辆,同比+169.1%。新能源车市“哑铃型”结构明显。22年成本上涨、疫情反复等因素存在,但增速依然未减,维持22年新能源乘用车550万预测。
◼ 2)市场端:新能源A级车加速下沉市场渗透,纺锤形结构日趋成型。22年10-20万新能源车销量占比40.4%,较21年31.9% (燃油车同期47.4%),大幅+8.5 pcts;同时,A级车占比提升,B级不变,A00占比略降,尤其在3~5线城市;22年1-4月渗透率21.92%,较21年+7.9 pcts。各级别城市渗透率提升显著, 3-5线城市和非限城市提升尤为明显。
◼ 3)供给端:22年45款重磅车型上市交付,深化全年前低后高的销量格局。北京车展延期,众新势力聚焦6月发布上市新车ES7/ L9/ G9/ 哪吒S/ M7等。H1/H2:17/28款交付,其中仅Q3即有17款,占比38%,H2势必迎来销量增长,深化前低后高的销量分布。
◼ 4)政策端:上海解封,超20省市开展新能源车地补,将大幅激活市场信心。面临疫情等因素调整,国家、地方双向并举陆续推出超常规刺激方案,20个省市出台相关地补,最高补贴3万,上半年电车的加价基本抹平甚至富余。伴随新能源车下乡政策,预计对市场需求产生极大的拉动。
◼ 5)未来展望:22-25年新能源车从3个维度持续增长及渗透。时间序列上看:A00车型对整体市场扩容;经济性纯电平台电车及插混车(增程式)继续蚕食燃油车份额;高智能化配置下放,智能电车吸引用户消费转换与升级。
风险提示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次会议仅向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C3级以上投资者开放;非国金证券客户或其他投资者擅自参加或者依据会议信息进行投资的,遭受任何损失,国金证券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