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郭士英,作者一德首席
一、全球经济的滞胀特征越来越明显
5月美国通胀率高达8.6%,再创四十年来高点,其中能源价格同比大幅攀升34.6%,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财政部长耶伦近日表示对俄罗斯不断加大的制裁已对美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通胀的顽固程度超出原有预期,美国经济增长趋势亦将因此放缓。经合组织本周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预计美国经济2022年仅将增长2.5%。不少经济学家还预计,明年美国经济甚至有进入衰退的可能。受此影响,近期反弹的美国股市遭遇重大挫折。
5月中国CPI回升到2.1%,虽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但下半年CPI走高预期较强。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经济全年增速可能仅为4.5%左右。
6月7日世界银行发布全球经济展望认为,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综合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可能正在进入一个漫长滞胀期并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9%。
6月8日经合组织报告预计38个成员国今年通胀率将翻倍并达到8.5%,同时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4.5%调降至3%。
二、国内疫情袭扰的阴影很难完全消除
至今我们已经完全看清楚,新冠疫情防控是加速我国经济调整周期的重要变量。往长远看,甚至有可能成为逆转“东升西降”大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改变本世纪发展大势的,还有另外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俄乌战争和西方阵线的重新集结。
就国内疫情防控来说,一时还看不到尽头。前面两三个月是上海疫情灾害惊动全球,现在是北京疫情形势正在令全国忧心,今天我们还看到内蒙的感染人数突然增加到78人等等,经济成本居高不下,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仍在增加。所以,整个下半年,我们都需要严防动态清零路径下的疫情再冲击。
我们已经看到,疫情数字很容易消退,但也容易反弹;大众的心理阴影很难在短期内消除,企业家也必须衡量进退的得失;经济政策和刺激措只是外在变量,更要紧的是内在动力和市场的判断。总之后期仍需密切关注疫情防控的社会影响与潜在风险,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济判断和投资思路。
三、下半年经济恢复性增长幅度或低于预期
4月经济数据纷纷崩塌,以至于影响到了百姓就业和收入、政府收支和社会消费潜力,应该说形势十分严峻。5月数据有所回升,但幅度预计有限。
5月大型企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和46.7%,比上月上升1.9和1.1个百分点,继续低于临界点。大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优于中小企业。1-5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11 万亿元,同比增长9.8%;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859.4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5月份当月实现利润高达1551.9亿元,月度利润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5月当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45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出口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3%。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多种迹象表明外部需求正出现回落趋势,最为明显的是国际航运指数的连续回落以及美国消费潜力的衰减和进口需求的回落。BDI指数正在不断创出近期新低,据国际航运研究及咨询机构德鲁里公司 Drewry 追踪的从中国到美国西海岸的集装箱现货价格近期环比下跌41%。尽管今年前5个月美国的货物进口水平强劲,但因为需求疲软和库存高企,进口需求正在急剧下降。另据报道自5月24日以来运往美国的集装箱进口量下降超过36%,而且有可能继续回落到2019年的疫情前水平。
四、境外货币收水和利率持续回升将重创通胀炒作逻辑
美欧通胀均在8%以上的四十年高点,这势必加速央行的收水节奏并将政策取向长期化,同时市场利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告别为害多年的零率和负利率时代。不出意外,美联储将在未来连续三个月加息50个基点,不排除个别月份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十年美债收益率刚刚再次重回3%以上并有可能长期处于居高难下的格局之中。这是一个关键先行指标,代表着低息廉价资本已经很难获得,将因此持续降低市场的炒作热情和未来的回升力度。
发达国家的资本和金融市场对利率的变化一向敏感,这次应该也不例外。纵观前期市场,我们发现在通胀炒作的惯性下,市场对货币政策变局以及市场利率回升的反应明显不足,预计下半年将集中体现并出现市场风格转变。包括原油和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均将继续遭遇调整考验,不排除整体转势的可能。金融市场的系统转跌和深入发展,除了货币和利率的变动影响,还有后期主要国家经济增速向潜在均值回归的预期驱动。
经济滞胀格局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的心腹大患,所以我们不必怀疑下半年货币政策重点必须首先是防范和打击通胀,尤其是美国中期选举前,抗通胀政策更是预计会火力全开,很有可能会制造一个不得不牺牲经济增速为代价的政策组合。在三四季度乃至明年,我们能够感受更多的将是经济增长的放缓,对应的也很可能就是需求的疲软,这一点似乎也正在达成业内共识。
从全球政经的方方面面看,矛盾与冲突可谓是暗流涌动并有加剧趋向。至少未来的一年半载里,时间似乎更加有利于理性保守的投资者。
中国的情况或许有些例外,比如政策的表面宽松程度仍将维持,但能够取得的刺激效果值得审慎评估,而且因为内生动力的疲弱和国际市场的持续调整,实际上也很难脱离滞胀的约束。
免责声明:本文件仅供参考。本文件并非作为或在任何情况下被视为对任何资本市场产品的招揽;或购买或出售的要约或要约意图。本文件的内容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资本市场产品的投资建议。本文件所包含的所有信息均以公开资料为依据,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时瑞金融在发布本文件时认为准确和可靠,但时瑞金融不能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时瑞金融不对因任何遗漏,错误,不准确,不完整或其他原因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不论是直接,间接或后果性损失或任何其他经济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期货合约、衍生品合约与商品以往的表现或历史数据并不代表未来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依据或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