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网站导航 开放平台 Friday, July 11, 2025 星期五
  • 微信

海通非银|银保监会鼓励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保险公司“产品+服务”优势凸显

来源 外汇天眼 05-13 07:00
海通非银|银保监会鼓励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保险公司“产品+服务”优势凸显

  孙婷

  海通非银研究首席分析师

  S0850515040002

  投资要点

  【事件】5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商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养老金融业务,是对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文件内容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通知》主要内容包括:

  突出养老属性,强调养老金融产品的长期保障和衔接服务。1)文件要求养老金融产品期限符合客户长期养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点,应在产品合同中与客户对特殊情形下的流动性安排作出明确约定,但不得以期限结构化设计等方式变相缩短业务存续期限。2)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向客户提供长期直至终身的养老金领取服务,探索将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与养老、健康、长期照护等服务相衔接,丰富养老金领取形式。

  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充分披露信息,做好投资者教育。1)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按照监管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及时、准确、全面披露期限、费用、风险、权益等关键信息。商业养老理财产品不得宣传预期收益率。2)对于符合文件规定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可在产品名称和营销宣传中使用“养老”字样。其他金融产品不得在名称和营销宣传中使用“养老”或其他可能造成混淆的字样。3)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开展客户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商业养老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步培育成熟的养老金融理念和长期投资理念,引导客户合理规划、持续投入、长期持有、长期领取。

  加强投资养老资金投资管理,明确不规范业务需的清理安排。1)要求商业养老资金投资采用成熟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有效管控商业养老资金投资风险。鼓励积极投向符合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领域,为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提供支持。2)对名称中带有“养老”但不符合本通知规定的金融产品进行更名或清理,并于2022年6月30日前向监管部门报送整改情况。

  符合银保监会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可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此前银行保险机构已经开展多类养老金融产品试点:1)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于2021年6月正式启动,2022年2月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试点机构增加养老保险公司。截至2022年1月底,原6家试点公司累计承保保单近5万件,累计保费4亿元。2)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于2021年9月启动,2022年2月试点范围扩展为“十地十机构”。截至目前已有16只养老理财产品顺利发售,16.5万投资者累计认购约420亿元。

  保险公司“保险+养老服务”的竞争优势凸显。我们认为,保险公司已积极布局“保险+养老”服务生态建设,将进一步增强在商业养老市场的竞争优势。中国太保已在9个城市落地10个太保家园养老社区建设项目,其中成都、大理社区已开业运营。根据太保家园微信公众号,截至2021年8月,累计发放养老社区资格函已超过14000份。中国平安也在积极探索“高端康养+居家养老”一体化模式,“平安管家·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已于2022年3月1日在北京、深圳等20个城市全面推广,布局占比90%的居家养老人群。我们认为龙头险企凭借品牌能量和试点先发优势,将在商业养老险发展中优先受益。

  基本面略有改善,估值低位,安全边际高。1)2022年一季度寿险新单或仍面临负增长,同时代理人数大幅减少,负债端将持续承压;但预计随着3月之后基数下降,降幅将显著收窄。2)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回升至2.8%以上,新增固收类投资收益率压力略有缓解。我们认为未来伴随经济持续复苏,长端利率有望上行。3)2022年5月10日保险板块估值0.31-0.72倍2022E P/EV,处于历史低位,行业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股市持续低迷;保障型产品增长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