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优问,数十万资深股民的共同选择! 每日为您提供大盘分析、热点解读、新股动态、操作指南等精选内容,为您的投资决策提供专业指导。 祝您投资顺利!

2022年开年第一周,A股接连下调,市场情绪较为低迷,投资者新年预期也在回调,从开年“开门红”转为“保本就好”,至周末已经变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调侃,也反映出大家对后市的不确定性。
1月10日,沪深两市在经历早盘杀跌后探底回升,日内呈缩量反弹态势,农业和抗疫概念表现较强,电力设备新能源等表现依然较弱。经历预期之外的大跌后,投资者目前正值迷茫,急需指点。
中欧基金袁维德是价值派投资者,中生代基金经理的领军人物,近年来投资业绩颇为闪光。2022年1月7日收盘后,袁维德在最新路演中,表达了对后市的展望和看法,对投资者多有启发。

★
提升“好公司”的权重
众所周知,袁维德的投资风格是挖掘“无名之璞”,在“好公司、低估值、高景气”这个不可能三角中,优选好公司和低估值,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1月7日,袁维德在新年投资路演中表示,投资策略要和市场变化紧密结合,去年一整年市场都在重新平衡各行业估值,今年来市场又在剧烈调整,不同行业、不同资产类别的估值越来越趋近均衡。
“好公司、低估值是总的投资策略,会根据市场状况调整权重。新的市场情况下,会逐渐降低估值的权重,提升对优质公司的考量权重。”袁维德表示。
★
百花齐放的2022年
袁维德在路演中表示,当前时点,不同行业的估值变得均衡,没有估值特别高的行业,估值不对市场上行构成阻力;宏观角度看,国内经济发展不会失速,国外流动性收紧的幅度不会超预期,风险可控,2022年可能是百花齐放的市场。
不同行业在全年来看都会有机会,以风电、新能源、军工、传媒、电子、计算机等新兴行业,再到化工、中游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的中游行业,再到上游周期类行业比如地产、基建产业链,都会有机会。
其中,新兴行业处于合理估值水平之上,会赚得和业绩增长相匹配的钱;地产、基建上半年业绩有压力,但估值比较低,政策底线已经清晰,估值有修复空间,下半年业绩开始反转。
2022年,基金收益中位数可能比去年高,但方差会变小。
袁维德表示,2022年的投资目标是,组合中业绩增长能顺利进行兑换,至等年底有一个平稳的回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组合构建把净值曲线做的更平稳,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
近年来,每一轮市场底部,随着利率下行,估值中枢一轮比一轮高,预期收益率不断降低。现在去做右侧趋势投资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每一次市场调整都非常重要,投资者把握市场调整时候的市场机会,要有左侧布局的信心。
★
2022年新能源会怎样?
连日来,新能源板块调整幅度很大,会不会形成估值重塑?
袁维德认为,这取决于用多长视角看这个行业,如果看一年,就分析一下今年的需求、今年的供给,今年的利润比较确定。从估值来看,近期下跌幅度较大,在全市场里看,新能源也不算最贵的板块。按今年的估值来算,如果业绩都兑现了,估值并不算贵。
如果用五年的视角量来看新能源行业,就要看看五年之后的需求最终是多少、供给是多少、行业稳定发展后,利润中枢、利润率以及合理市值是多少?建议大家看2005年到2008年的地产产业链发生了什么事儿,2007、2008年,地产产业链需求快速增长,供给受限,远期空间非常确定,那个时候估值到什么程度?随后,市场需求增长开始放缓,供给大范围释放,企业利润17、18年增长了2、30倍,利润都兑现了当时的预期,但估值都大幅下降。这是因为在2017、18年之后,房地产变成了传统行业,并不是因为公司不好,而是它要用很长的时间去消化一个过高的估值。
袁维德的观点是,如果只看一年维度,只要今年业绩兑现了,估值就能上涨。拐点出现时,新能源就会跌。问题的关键是,拐点什么时候出现?
★
2022年港股会有机会吗?
袁维德认为,港股现在已经具备配置价值,大家要有信心。之前港股一直下跌,并不是股市不好,而是产品设置的问题,过去港股市场产品太少了,没有制造业的港股基金供大家选择。
港股流动性较差,大家不用因此丧失信心,有壁垒的服务业公司,在股票下跌时就是长期好时点。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更细的监管政策还在陆续发布;港股估值在消化过程中,大家可以静等赚钱。
袁维德还透露,他目前在管的中欧新兴价值产品中,对港股的配置比例约为10%,但即将于1月17日发行的新产品中欧多元价值三年持有期产品(014405)中,对港股的配置比例可能会提升到最高20%的仓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