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
9月22日至9月24日当周,市场依靠自身韧性,有效的消化了中秋小长假外围市场的波动干扰,继续维持结构性修复的态势。但需注意的是,周期股作为本轮行情修复的主线,眼下正在经历能耗双控所带来的限产纠偏。限电限产的核心是,以电力供给作为调控手段,向上控制煤炭等能源产品的需求,向下抑制工业制成品的供给,因此当前阶段谁受益受被抑制仍需市场甄别,由此产生的周期股分化与行情波动加大仍需注意,特别是对交易节奏的把控。
要闻回顾
从外围市场角度来看,北京时间9月23日凌晨2点,美联储公布9月FOMC会议声明,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不变。将继续每月增持至少800亿美元的国债,以及至少4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直到委员会的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
美联储9月会议维持基准利率和QE购买量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会议声明首次更新了Taper指引,增加“如果进展大体上像预期的那样继续下去,委员会判断,资产购买的步伐可能很快就会放慢”的表述。说明年内Taper落地已是大概率事件。预计美联储将在11月会议上宣布Taper,12月正式开启,2022年年中结束购债。
同时,最新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加息预期有所提前。9名委员预测2022年至少加息1次(较6月增加2位),且有9名委员预测2023年之前至少加息4次(较6月增加4位)。当前基准情形下,预计首次加息在2022年,较6月有所提前。不过鲍威尔强调不太可能在结束Taper之前就加息。由此来看,美联储加息最早或在2022年底执行。
除此之外,本次会议下调经济预期、上调通胀预期和失业率预期。具体来看,一是美联储将2021年实际GDP增速从6月的7.0%调降至5.9%;二是上修2021年美国PCE和核心PCE通胀率至4.2%和3.7%;三是将2021年失业率由4.5%上修至4.8%,或意在为Taper做铺垫。这主要反映了二季度以来疫情反复对经济的负面冲击,整体符合市场预期。
整体来看,本次会议比市场预期的更偏鹰派。不过由于美联储与市场沟通较为充分,所以市场冲击将会弱于2013年。就国内而言,中国央行的决策依据主要在内部,外部因素不构成货币政策的约束。
落脚到A股市场,投资者对美联储Taper预期充分,靴子落地后利好短期情绪修复。后市来看,A股市场仍会按照自身的驱动逻辑去演绎,结构性行情(新能源、硬科技主线)仍是主旋律。
从热点角度来看,生态环境部召开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提出近日发布《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对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进行部署。
本次《方案》聚焦区域、城市和重点行业三个层面,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到2022年底,探索建立碳监测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发挥示范效应,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监测支撑。
在区域层面,《方案》明确基于现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背景站及地基遥感站,结合卫星遥感手段,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开展区域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天地一体监测、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年度变化监测和生态系统固碳监测。
在城市层面,综合考虑城市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区域分布等因素,选取唐山、太原、上海、杭州、盘锦、南通等16个城市,分基础试点、综合试点和海洋试点三类,开展大气温室气体及海洋碳汇监测试点。
在重点行业层面,选择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废弃物处理五类重点行业,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宝武、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光大环境等11个集团公司开展温室气体试点监测。
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环境空气监测设备仍处于快速增长中,常规烟气CEMS系统已经普及,可以借助现有系统稳步推进碳监测。目前,对烟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进行连续测量的方法主要有紫外荧光法与红外吸收法等。
在“3060”双碳目标下,碳监测市场空间较大,据机构估算,监测点和政府监测点的市场达74亿元。同时碳监测的实施会带动常规污染物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设备行业也会带来一定的利润空间。
落脚到A股市场,碳监测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行,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废弃物处理五类重点行业相关企业将迎来业务机遇。
名称指数 上证指数-0.02% 深证指数-0.01% 中小板指数-0.48% 创业板指数+0.46% 沪深300指数-0.13%
- 免责声明 -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页面所有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不构成对任何金融产品、服务的推介,请审慎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投资目标等相匹配的产品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