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11月10日),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的基准棕榈油合约在震荡中小幅收高,但整体行情近乎停滞。截至北京时间22:30收盘,1月合约微涨2林吉特,报收4111林吉特/吨,日内波动幅度不足0.1%。市场在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月报的微弱支撑与11月上旬出口下滑、林吉特走强的双重压制下陷入僵持。
基本面:库存高压与需求隐忧并存
MPOB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已连续第八个月攀升,达到六年半高位。尽管当月出口量激增16.4%至147万吨,但产量同期增长11.3%至197万吨,创下十年同期峰值,导致库存总量进一步累积至215万吨。吉隆坡某交易员指出,这一数据“仅能提供温和的看涨基调”,但市场实际驱动力量有限。
更值得关注的是,11月前10日的出口初值显著疲软。独立检验机构数据显示,此期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品出口量环比下降9.5%至12.3%,反映出主要进口国补库动力不足。与此同时,林吉特对美元汇率日内升值0.38%,进一步削弱了以美元计价商品的吸引力。
关联市场:油脂板块与能源属性角力
外部市场方面,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豆油合约上涨0.62%,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合约收高0.71%,棕榈油合约跟涨0.12%。竞品油脂的强势为棕榈油提供部分比价支撑,但未能完全对冲其自身基本面压力。
能源市场则传递出积极信号。原油价格因市场预期美国政府停摆僵局即将解决而走强,增强了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竞争力。不过,这一利好尚未形成规模性买盘推动。
政策动态与机构观点
知名机构分析师指出,当前市场核心矛盾在于“供给端的持续性扩张与需求端的不确定性”。某东南亚种植园企业研究员强调:“若11月产量保持高位而出口未能改善,库存压力或迫使价格下探4000林吉特心理关口。”另一家新加坡贸易公司则提醒关注中国政策动向——中国海关宣布自11月10日起恢复三家美国企业的大豆进口许可,并解除对美国木材的进口限制。这一举措可能间接影响植物油贸易流向,但具体效应仍需观察实际采购节奏。
未来关注点与逻辑推演
短期来看,市场需重点关注以下变量:首先,11月全月出口数据能否扭转上半月颓势,尤其是印度与中国两大买家的采购节奏;其次,东南亚季节性减产周期是否如期而至,当前气象模型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对产量的抑制效应可能推迟至2026年一季度显现;最后,能源市场波动对生物柴油掺混经济性的影响,若原油价格突破当前区间,或引发工业需求端结构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长线视角下减产预期可能支撑价格回升,但现阶段库存压力与货币环境仍构成上行阻力。因此,任何对未来价格的乐观预测均需建立在“库存见顶”与“外部市场协同走强”的前提之下,二者缺一不可。
棕榈油市场正处於多空力量的微妙平衡中。MPOB数据虽未引发恐慌性抛售,但高库存与弱出口的组合拳牢牢压制了反弹空间。专业投资者需警惕宏观环境与产业周期的错配风险,在数据验证前保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