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网站导航 开放平台 Saturday, July 5, 2025 星期六
  • 微信

重磅会议召开,市场孕育新机遇,沪指能否重回3200点

来源 外汇天眼 12-19 07:54
12月19日盘前策略   摘要:我们月初的12月月度策略报告中提到的影响本月市场的主要因素已经逐步落地,如美联储加息、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中期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部署、个人养老金产品落地、货银对付改革,将为市场重回上行周期提供一定支撑;短期来看,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疫情高峰预期、技术面量能萎缩和均线压力,都将对本周市场情绪形成扰动。因此,我们维持震荡攀升的判断,风格或延续结构化行情。

  12月19日盘前策略

  摘要:我们月初的12月月度策略报告中提到的影响本月市场的主要因素已经逐步落地,如美联储加息、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中期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部署、个人养老金产品落地、货银对付改革,将为市场重回上行周期提供一定支撑;短期来看,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疫情高峰预期、技术面量能萎缩和均线压力,都将对本周市场情绪形成扰动。因此,我们维持震荡攀升的判断,风格或延续结构化行情。

  周五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截至收盘,沪指跌0.02%,深成指跌0.56%,创业板指跌1.06%。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7614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8亿。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3500只个股下跌。

  盘面上,医药股全天强势领涨,房地产板块早盘冲高后回落,水泥股盘中异动,整体上除医药股外市场热点较为匮乏。下跌方面,赛道股集体调整,光伏概念股领跌。板块方面,熊去氧胆酸、新冠治疗、酒店、水泥等板块涨幅居前,复合集流体、TOPCON电池、POE胶膜、一体化压铸等板块跌幅居前。

  一是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关于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定调。其中有五大亮点值得关注:经济工作基调为扩大内需和稳增长;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房地产要防范化解风险;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这些政策加码推动基本面回升,股市有望进入上行周期。

  二是关于疫情动态。张文宏称此轮疫情要做好2~4个月准备,并且走出疫情,成败全在社区基层医护;浙江发布会预计1月中旬左右迎来高峰;交通运输部指出建立重点岗位预备队制度,确保重点客运站不关停,主要客运线路服务不中断;国资央企全力做好医疗物资保障供应。疫情步入高峰阶段,将成为影响短期市场情绪的重要扰动因素。

  三是关于中国结算发布货银对付改革正式实施并进入过渡期。中国结算官微发布通知,为贯彻落实《证券法》要求,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结算风险防范能力,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货银对付改革自2022年12月26日正式实施并进入过渡期。货银对付改革过渡期为6个月。本次改革统筹发展与安全,有利于从制度上增强结算系统安全性,进一步吸引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技术上,上周整体呈现震荡下行、缩量调整的态势。从日线看,上证指数跌破5日均线和10日均线,虽然周五下探20日均线后有所回升,但综合5日K线来看,重心整体持续下移。周线看,周K线结束三连阳,收带下影线的小阴线,但并未跌穿近期长阳实体,5周均线和10周均线向上发散态势仍未改变;综合来看,沪指目前已回补下方缺口,后市能否触底反弹,取决于成交量能否明显回升和形成健康的量价结构。

  上周市场在扩大内需政策加码下,推动市场延续了结构化行情;但市场资金分歧加大,国内随疫情扩散、出口加速下滑,经济仍在“二次探底”,海外美联储暗示利率终值超预期,欧央行继续表达了没有动摇的强硬鹰派信号,使得全球股市再遭打击,这些都是压制上周市场指数徘徊不前、底部震荡调整的因素。

  不过目前来看,上述因素压制效应将会逐渐减弱,后市关注的重点将转变为扩大内需和稳增长政策带来的经济层面的实质改善。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稳增长以及各项政策落地,有望支持经济改善和企业盈利逐季回升,带动A股重回上行,但有限的弹性下更可能演绎结构化行情。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提及的科技相关领域,是产业政策重点发力方向,也有望成为结构化行情下的重点关注板块。

  总体来讲,在明年全球经济走弱甚至衰退的普遍预期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经济部署,将助力我国明年经济增速回升。此外,个人养老金产品落地、货银对付改革助力引进优质外资,都将为A股引入中长期的增量资金。中期来看,当前市场仍是底部区域,机会大于风险。短期来看,尽管消息面积极因素聚集,但基本面改善仍有待观察,疫情高峰也将加重市场担忧情绪,技术面量能萎缩和均线压制,都将对本周市场形成扰动。因此,我们维持震荡攀升的判断,风格或延续结构化行情。

  操作上建议重视结构化行情,低吸为主。短线可关注大消费、血制品、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的交易性机会,此外,年报题材可提前逢低布局。

  中线配置方向上:

  一、成长主线。重点关注高端制造和既有“政策底”又具有基本面逻辑自主可控方向如:计算机、半导体设备及医疗器械等;

  二、稳增长主线。当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宏观政策还有继续发力的必要性,可持续关注在“稳增长”持续加码下有望受益的新老基建、地产产业链、建材等板块;

  三、左侧逢低布局出现基本面回暖迹象的消费服务行业,随着防疫政策宽松化,大消费市场潜力被一定程度释放;包括:社会服务、医药生物、黑色家电、商贸零售、食品饮料、券商等;

  四、央企估值回归方向。如中字头、央企资产整合等;

  五、重视大周期趋势,看好黄金和船舶等。长远来看,赛道和核心资产都是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逢低均衡配置。

  首席投顾:李殿龙

  S1440610120288

  重要声明:

  本栏目刊载的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我们力求本栏目刊载的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您务必通过正规渠道参与投资交易,远离非法证券活动。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