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珍味小梅园完成由百度领投的B+ 轮融资,和上一轮融资前后相隔仅 3 个月。珍味小梅园创始人浦文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预制菜天然具备开出万店连锁的可行性,珍味小梅园已经定下了“要在社区开出一万家预制菜门店”的战略目标。此话一出,随即引发行业热议。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的预制菜,真的有机会开出万店连锁吗?
冲刺万店的预制菜企业,不止珍味小梅园
头部玩家的嗅觉是敏锐的。传统餐饮如西贝,中央厨房如千味央厨和生鲜电商如盒马等无不加快发力预制菜。也有老玩家已经受益。此前深耕半成品菜十余年不温不火的味知香,在去年 4 月上市为“预制菜第一股”,股价一度断层领先数支食品企业龙头股。与此同时,新锐品牌林立。天眼查显示,截至今年 1 月底,国内超6.9万家预制菜企业约六成创立于近 5 年内。
基于预制菜前景的广阔以及消费需求的增长,不少预制菜企业对未来的发展都抱有不错的信心。除了珍味小梅园外,不少企业都曾喊出“万店”目标。
趣店创始人罗敏曾表示,按照趣店预制菜的规划表,该品牌2022年将开设1万家门店,2023年门店将达到5万家;发迹于福建地区的半成品预制菜零售品牌三餐有料也曾透露,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布局全国百城万店。
这些冲刺万店的预制菜品牌大都将发展的重点放在C端消费市场,除了发力线上渠道外,也会自建渠道,发展线下的零售门店。
在浦文明看来,开设线下零售门店,可以摆脱单一渠道的限制,不容易被其他渠道平台所收割、被替代,将成为品牌未来的壁垒。
眼下,布局预制菜可选的渠道虽然很多,但大多数渠道都存在一些限制,很难快速铺开。
比如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平台,本身也在发力预制菜,对企业来说,它们既是平台渠道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且这些平台目前大都还处于亏损阶段,资源并不能很好地投入给预制菜。
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虽然进入壁垒较低,且线上辐射的人群更多,但预制菜总体的销售规模又比较脆弱。据数据显示,2022年1-8月,预制菜品牌在抖音平台的销售月榜TOP10名单频繁“洗牌”,各月入选品牌名单、位次均经历较大变动。
在一些线下商超零售门店,企业如果沿用卖饮料的逻辑投入部分产品,能带来不错的收益,但也会面临季节限制,特殊季节往往会受到其他产品的冲击,比如夏天所有渠道都会把冰淇淋放在首位,从而压缩预制菜产品的投放空间。
相比之下,开设线下门店对于预制菜品牌而言,一方面可以增强品牌的曝光,将线上线下的会员系统和私域流量打通,开发与提升中台系统的能力,了解并沉淀用户购买与复购的行为画像,以便更好地推出爆款。
另一方面,线下门店尤其是社区门店既有销售的功能,又是社区的配送点和服务点,能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环境下的便利消费体验和用餐体验,以最接近消费者的方式快速抢占消费者心智。
预制菜要做成万店连锁,有可能吗?
艾媒发布预制菜行业报告称,去年国内该市场规模超 3400 亿元,预计将以每年 20%+ 的增速拓展,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国内预制菜市场主要集中在 B 端,近年受疫情宅家经济、一人食等概念影响,C 端需求成新消费蓝海。
饿了么成交数据反馈,预制菜销售占比从 2019 年的 9% 增至 2020 年疫情期间的 20% ,其增速为冻品品类的 10 倍。
部分受访业内人士对To C预制菜市场的天花板仍存有疑虑,有人甚至直言预制菜是“伪需求”。这一判断是基于预制菜半成品的尴尬定位,在日常的消费中,图方便的人会倾向选择以效率为导向的外卖,既不用动手做饭也不需要刷锅洗碗,而重品质或图性价比的人则大部分会选择自选食材,享受下厨过程,在他们看来,预制菜这种不上不下的定位,不能同时满足消费者多项购买因素,很难进一步将市场打开。
当然,也有部分业内人士对预制菜的万店目标持乐观态度。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昕原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陆正耀们的挫败不代表预制菜的发展趋向有问题。相反,他们越是这么快出现颓势,越是说明预制菜要有门槛。”
实际情况是,在市场发育早期乃至中期,品牌的渠道铺货和营销推广能力缺一不可,正如元气森林、妙可蓝多所印证的那样,或抢占便利店货架,或通过洗脑品牌商业广告打入下沉市场,一跃成为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
就C端消费者而言,预制菜创业者们面对的是一片蓝海。品牌与品牌、品牌与渠道之间还在共同进行市场教育,产品之间大同小异也无可厚非。而经过这两年的优胜劣汰,未来必然迎来一波品牌扩张:品牌认知度和线下动销情况将成为划分头部、中腰部玩家的分水岭。这对于完全押注大单品、仅依赖买量带货的玩家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这类品牌的生存空间大概率会被进一步压缩。
以不断迭代需求的互联网思维,结合社交营销手段,让品牌影响力直接接触受众,抓取最大公约数的消费者,这是珍味小梅园的策略。站在今天,没有人能保证做到这些是否可以让品牌常青,但至少能取得先入局者的红利。而最终,赢得消费者认可的一定是优质产品。
国联水产执行副总裁吴丽青告诉预制菜洞察,失败的案例仅代表一个团队的失败,不代表一个模式的否定。我认为线下开店是个产业而不是一个故事,要以经营一个传统产业的心态去经营一个创新型模式,需要打通全链条的考虑问题,而不是仅仅着重在一个开店的点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