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网站导航 开放平台 Saturday, July 5, 2025 星期六
  • 微信

【国金晨讯】景气投资视角下,信创具备机遇

来源 外汇天眼 09-20 08:14
【国金晨讯】景气投资视角下,信创具备机遇

  国金晨讯9月20日

  1. 顶点软件首次覆盖:分布式浪潮有望助力市占率提升

  2. 景气投资视角下,信创具备机遇

  3. 天宜上佳点评:碳陶盘获车企定点,推动产业化进程加速

  4. 鱼跃医疗点评: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急救业务有望加速

  今日精选

  【计算机孟灿】首次覆盖顶点软件,金融行业集中交易、CRM、投行等平台软件应用龙头,在信创、分布式等前沿技术有先发优势。近期增长主要依靠机构业务、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的推动。远期而言,行业正处于架构转型期,券商分布式核心交易系统的格局或将面临洗牌。

  【机械满在朋】持续推荐天宜上佳,公司公告公司获得某车企的开发定点通知书,进入该车企特定车型碳陶制动盘开发和供应流程。根据公司定增项目规划,公司拟投资15.4亿元研发碳陶制动盘,该项目达产后年产能达15万套,项目周期的第三年至第五年有望实现收入7.62/15.23/22.40亿元。公司产线完善、技术突出,充分受益未来碳陶盘渗透率提升,碳陶盘业务有望进入放量阶段。

  【医疗袁维】持续关注鱼跃医疗,急救业务板块子公司引入腾讯作为战投,增资有望加速AED产品放量,在订单获取与渠道搭建提供支持。优化子公司股权结构,充分发挥战略投资者资源优势。上半年国内AED注册证获批,板块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

  重点推荐

  ✦

  顶点软件首次覆盖:分布式浪潮有望助力市占率提升

  孟灿/王倩雯

  孟灿

  计算机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公司是国内金融行业领先的平台型软件产品提供商,是集中交易、CRM、投行等应用领域的龙头之一。此外,公司也在信创、分布式等前沿技术中拥有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收达2.3亿元,同比增长17.1%,主要由于上海区域二季度受到疫情影响。全年来看,由于金融行业IT预算受疫情影响较小,预计下半年公司营收增速有望回升;同时由于22年上半年是营收低基数,23年上半年营收也有望保持高增势头。公司近期增长主要依靠机构业务、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的推动。截至2021年9月,包括招商、海通、国信在内的头部券商中有60%选择公司的机构CRM;截至2022年5月,以启林投资、灵均投资等百亿量化私募为代表,已有100多家量化私募接入公司HTS支持的机构专业交易系统。其他机构业务系统方面,公司也在诸如托管、运营、开户等系统方面取得较快进展。由于机构专项业务尚处于蓝海阶段,随着证券公司对机构业务重视程度提升,该业务也有望进一步打开营收空间。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使得公司经营不及预期;新产品拓展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减持风险。

  景气投资视角下,信创具备机遇

  孟灿/王倩雯

  孟灿

  计算机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产业链底部布局机会,受益于“十四五”规划的逐步落地,大国之间科技竞合催化,信创板块迎来中长期持续利好。国家需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是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面对愈发复杂的网络空间环境,全链条信息技术创新迫在眉睫,预计行业信创将在四季度稳步推进,软件信创板块机会更大,重点推荐海光信息、金山办公、海量数据。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采购节奏延期风险,相关公司技术升级滞后风险,相关政策不达预期风险。

  ✦

  今日关注

  ✦

  天宜上佳点评:碳陶盘获车企定点,推动产业化进程加速

  满在朋/倪赵义

  满在朋

  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9月19日晚公告披露:公司获得某车企的开发定点通知书,进入该车企特定车型碳陶制动盘开发和供应流程。 规划产能达15万套,碳陶盘业务长期收入有望超过20亿元。根据公司定增项目规划,公司拟投资15.4亿元研发碳陶制动盘,该项目达产后年产能达15万套,项目周期的第三年至第五年有望实现收入7.62/15.23/22.40亿元。产线完善、技术突出,充分受益未来碳陶盘渗透率提升。随着碳陶刹车盘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碳陶盘业务有望进入放量阶段,预计22-24年该业务收入将达到0.04/1.01/3.18 亿元。

  风险提示:碳陶盘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碳基复材投产不及预期风险、商誉减值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鱼跃医疗点评: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急救业务有望加速

  袁维

  袁维

  医疗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急救业务板块快速发展,增资有望加速AED产品放量。优化子公司股权结构,充分发挥战略投资者资源优势。上半年国内AED注册证获批,板块盈利能力有望提升。公司2017年2月完成对德国Metrax GmbH公司100%股权收购,获得了世界一流的AED品牌;2022年4月公司获得了半自动体外除颤器产品的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未来公司还将推出自主研发的新款型AED,其在产品方案设计、性能、价格、供应链保障度等方面将得到较大的提升。AED产品实现国产化后,成本端优势将进一步强化,急救板块整体毛利率有望提升。

  风险提示: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商誉风险。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