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网站导航 开放平台 Friday, July 11, 2025 星期五
  • 微信

个人存款利率又降低了?该怎么办

来源 外汇天眼 09-19 07:56
zxjtzdx中信建投优问,数十万资深股民的共同选择! 每日为您提供大盘分析、热点解读、新股动态、操作指南等精选内容,为您的投资决策提供专业指导。 祝您投资顺利!北京朋友圈被这则新闻刷屏了:图片来自财联社曾几何时,存款还

  zxjtzdx

  中信建投优问,数十万资深股民的共同选择! 每日为您提供大盘分析、热点解读、新股动态、操作指南等精选内容,为您的投资决策提供专业指导。 祝您投资顺利!

  北京

  朋友圈被这则新闻刷屏了:

  图片来自财联社

  曾几何时,存款还有4%以上的利率,如今却是……时间偷走了青春,偷走了梦想,还偷走了理财收益。

  今天我们就聊聊利率这件事儿。

  1

  原因解读

  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其实完全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银行作为资金的中间商,大家的存款利息对银行来说就是成本,大家的贷款利息对银行来说就是收入。贷款减存款的利息差越大,银行日子就越好过。反之则不太好过。

  最近几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帮企业渡过难关,修复被地产扭曲的畸高利率水平,银行的贷款利率不断走低。

  最近几年,银行的贷款利率是这样的:(以LPR为例,如下图)

  数据来自wind,20190920-20220915

  历史数据不带表未来

  贷款利率降低,而存款利率不变,银行息差就会走低,从而限制了银行利润空间,也使得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变得困难。

  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看到的,银行间淤积大量的过剩流动性,而实体经济很难获得足够的便宜的信贷资源。也就是我们说的,虽然货币宽松,但到信用宽松传导不畅。

  降低个人存款利率,可以增厚银行的息差,从而引导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也就能更好地帮助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

  2

  有什么影响

  疫情等黑天鹅的冲击,让老百姓紧紧捂住钱袋子,全国居民存款从2021年7月的99.4万亿元,到今年7月113.3万亿元,大幅增长14.2%。

  老百姓不消费、不买房,钱都存在银行里,这种行为会导致经济低迷不振,货币流速降低,通货紧缩压力增加。因此,把居民的存款盘活,让这些钱去投资、去消费,这才是政策的目标和方向。

  如果居民还是只存款不消费,政策就会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水平,直到政策发挥作用。显然,降低存款利率,对于只做存款的个人投资者是一种损失,但是,这种行为对于整个全国经济大盘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经济能够更快的复苏反弹,那么权益类资产或许会有更好的表现。

  总体来看,利率的降低会使大类资产配置的天平向权益端倾斜。

  3

  投资启示

  持有现金看似没有亏损,实际上则承受着持续的隐性损失。目前的CPI数据大约2.5%,意味着如果存款利息低于2.5%,那么不如提前把钱都花出去,因为货币的购买力是在萎缩的。

  实际上,由于CPI没有统计房价等重要资产价格所以存在失真,实际的印钱速度(M2增速)远高于通胀(CPI增速),如下图所示,印钱速度目前处于10%以上的高速增加之中,这其实是在“偷取”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数据来自wind,19901231-20220915

  历史数据不带表未来

  长期看,只要各国还是以主权信用在发行货币,那么货币的购买力一定会不断降低,持有现金并不能守护财富,因为钱会越来越毛。

  4

  小编说

  巴菲特说:“投资者永远不要看空自己的祖国”。虽然短期看经济复苏仍然需要时间,股市也还在磨底之中,但随着利率的不断降低,终究有一刻会迎来市场的大爆发。

  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觉得现金为王,最好别投资权益类资产,甚至投资债券类资产也觉得不安全。

  但其实投资往往恰恰相反,因为在经济差的时候,股市往往也很便宜;利率的下降,通常导致债券有更好的价格表现;反而是持有现金,会不断地被侵蚀原本就十分微薄的收益,就像最近我们看到的这样。

  政策不会允许资金躺平,货币长期温和的贬值,是防止靠存款“躺平”的重要手段,也是鼓励人们不断冒险前行的动力!永远不要和长期趋势对抗,永远看多中国!

  选好产品,到中信建投!

  刘辰琛: S1440619120040,A2019061803381x

  风险提示: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也不代表相关基金未来表现,基金投资须谨慎。本文不代表中信建投证券观点,仅属于基金投资策略讨论,不作为投资建议,本报告的调研内容为后续整理,不保证整理内容与调研原文完全一致,另外基金经理观点可能发生变更;文中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本公司及其撰写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文中所提具体基金、股票等证券仅用于举例,不构成投资者在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等方面的最终操作建议;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不作为同管理人/基金经理/投资策略其他产品未来收益水平的保证,任何人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中信建投证券以及作者无关,基金产品详情请阅读基金法律文件,并以之为准,基金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第三方不得以商业目的对本文所载内容进行复制、转载,如需复制、转载的,应申请授权并注明来源,且不得对文中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