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回顾
9月16日,A股指数重挫,市场继续调整。上证指数收报3126.40点,跌2.30%,成交额3550.85亿元;深证成指收报11261.50点,跌2.30%,成交额4442.68亿元;创业板指收报2367.40点,跌2.34%,成交额1470.30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出45.12亿人币。
港股反弹乏力,继续震荡调整。隔夜美股再跌,港股受压。早间恒指低开197点,最多跌252点低见18678,盘中反弹受制于昨日收盘位,之后再度下行,收盘跌168点或0.89%,报18761点;国企指数跌88点或1.36%;恒生科技指数跌104点或2.65%。因富时罗素相关指数成份股盘后调整,成交额增至1239.43亿港元,港通南下交易净流入14.02亿港元。 消费股温和上扬,乐享集团(06988.HK)涨6%,澳博控股(00880.HK)涨5.1%,澳优(01717.HK)涨5%,百威亚太(01876.HK)涨3.2%。 内资券商股受降费新闻打击,广发证券(01776.HK)跌8.6%,中信证券(06030.HK)跌5%,中国银河(06881.HK)跌5%。 科网反复走弱,快手(01024.HK)跌7.4%,万国数据(09698.HK)跌5.7%,哔哩哔哩(09626.HK)跌4.4%,腾讯(00700.HK)跌2.3%。 原材料普跌,赣锋锂业(02099.HK)跌4.6%,中国铝业(02600.HK)跌4.2%,俄铝(02600.HK)跌3.6%。
市场展望
港股积弱难返,恒指继续下探,今日盘中反弹受制于19000点。成交虽有放大,但受外部指数成份调整影响,总体流动性仍低迷。从目前趋势来看,恒指有机会继续向下考验3月份的低点18200点以及18000点关组成的支撑区域,多方料会在此再组织反击。
各国利差变动引发的汇率波动成为焦点。下周关键事件是(9月20-21日)美联储政策会议,普遍预期加息75个基点,这将显著抬升全球的资金成本。作为全球无风险收益率标杆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升至3.5%左右,远高于大多数市场的股息回报率,从而削弱了股票市场的吸引力。也引致低息经济体的资金流向美国。 在目前弱市低量环境下,投资机会总体有限,宜多看少动,耐心观察熟悉的优质个股,对中长期价值进行判断,伺机在指数碰触关键支撑位时适量进场低吸高抛做波段。 行业方面,科网和生物两个板块再度走软,拖累大盘。消费股走势相对活跃,包括食品饮料和旅游出行。市场也预期疫情防控政策,会更多的考虑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但这种预期在过去两年来也反复出现,还是要有相关的政策措施出台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