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宏观 | 袁野】2022年9月宏观月报(20220904)
【策略 | 燕翔】美元指数新高与A股市场(20220904)
【金工 | 曹春晓】宏观环境维持宽松状态,9月建议关注锂电池ETF、线上消费ETF、深100ETF工银等产品(20220903)
【固收 | 张伟】信用债加久期——8月信用债交易复盘(20220904)
【医药生物 | 唐爱金】医疗新基建带动器械设备需求提升,药品网售新规助力药店新零售业态升级转型(20220905)
【农业 | 娄倩】猪价冲高趋稳,把握震荡调整机会(20220905)
【电新 | 张文臣】丰田加速电动化,组件9月需求订单提升(20220905)
【化工 | 韩振国】天赐材料拟再建5万吨/年LiFSI,诚志股份规划20万吨/年POE项目(20220904)
【化工 | 韩振国】北溪1号无限期完全停气,心连心年产10万吨DMF项目开车成功(20220904)
【化工 | 韩振国】OPEC和美国原油产量上升推动原油价格下降,欧盟天然气储气量已超80%(20220904)
袁野
宏观首席分析师
《2022年9月宏观月报》
核心观点:
经济疫后复苏的动能弱化,稳增长政策重新成为焦点。第一,从供需总量看,7月中采制造业PMI再次滑落收缩区间,新订单分项形成重要拖累,反映总需求放缓。在一季度末开始的疫情逐步受控后,5-6月复工复产推动了经济由冲击低点回升,但是7月后这种动能逐步消退,导致了经济回升趋势中断。同时中采制造业PMI生产分项亦降至收缩区间,工业增加值同比不升反降,供给端在7月亦出现放缓。供需两端对经济形成了下行压力。第二,经济复苏动能对稳增长政策的依赖上升。如前所述,疫后复工复产是二季度经济小复苏的主要驱动力,而伴随这种动力的减弱,稳增长政策的重要性上升,体现为基建投资、房地产的变动成为未来判断经济走势的关键。第三,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发力可能对基建投资形成了支撑。年内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在8月底之前投入使用,同时6月末国常会设立的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全部落地,对重大项目资本金形成了补充,基建投资再获支撑。而房地产行业也获得了从LPR利率下调到各地“一城一策”的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的支持,只是相对基建已实现的较高增速来说,政策效果仍有不确定性,需要密切跟踪。
政策力争实现最好结果,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第一,大方向上,稳增长仍然是政策的主基调。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实事求是的调整了全年经济目标的完成要求,但是争取最好结果的目标是不变的,尤其是经济大省,出于稳经济、稳财源的目的可能仍需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第二,下半年财政政策有望围绕地方政府专项债挖掘增量。第三,货币政策的政策空间相对更大。考虑中美货币政策错位,短期内MLF利率下调可能到位;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实际累计同比,持续低于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则意味着5年期LPR仍有下调空间。
风险提示:疫情超预期恶化;美联储持续快速收紧货币政策;海外地缘政治冲突长期化。
燕翔
策略首席分析师
《美元指数新高与A股市场》
策略观点:截至9月2日,美元指数升至110,创下了近20年来的新高。从历史数据看,2009年以来美元指数共有6次出现大幅上行的情形,期间wind全A共有4次出现下跌,跌幅中位数为7.3%。从行业表现看,过去几次美元指数大幅上行过程中食品饮料、电子、计算机、农业、通信等行业领涨。从互联互通资金角度看,过去几次美元指数大幅上行期间互联互通资金持续净流入趋势并未改变,2014年以来的4次美元指数大幅上行期间互联互通资金净流入规模中位数为1053亿元。
8月份以来美元指数再度上行,创下了近20年来的新高。8月2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重申了遏制通胀的决心,并表示“再次大幅度加息可能是合适的”。鲍威尔的鹰派讲话再度催化了美元指数的上行,截至9月2日,美元指数已升至110,创下了近20年来的新高。
实际上去年底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升温,美元指数就已经开始出现上行趋势。去年来美国通胀水平持续上行,一度在今年6月份达到9.1%,刷新了近40年来的历史新高。随着通胀的走高,去年底以来美联储加息预期同样不断升温,今年三月份开始美联储正式加息,并在6月份、7月份连续两月加息75bp,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也由年初的0.25%大幅升至2.5%。
从历史数据看,2009年以来美元指数共有6次出现大幅上行的情形,期间wind全A下跌概率偏大。从持续时间来看,上述6次美元指数上涨的区间长度平均持续13个月,并且期间wind全A共有4次出现下跌,跌幅中位数为7.3%。
整体来看,过去几次美元指数大幅上行过程中食品饮料、电子、计算机、农业、通信等行业领涨。过去6次美元指数大幅上行过程中食品饮料、电子、计算机、农业、通信行业涨幅中位数分别为13.7%、10.8%、5.4%、3.6%和3.5%,涨幅靠前。
整体来看,过去几次美元指数大幅上行期间互联互通资金持续净流入趋势并未改变。因为沪港通于2014年11月份正式开通,因此我们统计了2014年以来美元指数大幅上行期间互联互通资金的流入情况。从统计结果看,过去4次美元指数大幅上行期间互联互通资金仅有1次出现净流出,其余3次均为净流入,且上述4次互联互通资金净流入规模中位数为1053亿元。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业绩预告不代表最终业绩等。
曹春晓
金工首席分析师
《宏观环境维持宽松状态,9月建议关注锂电池ETF、线上消费ETF、深100ETF工银等产品》
投资要点
1、ETF市场快速发展,为资产配置投资者提供丰富的选择
2018年以来,ETF市场迎来大规模资金净流入,同时伴随着大量宽基、行业、主题类ETF产品的不断上市,投资者可选择的ETF产品非常丰富。对于资产配置投资者而言,当前指数产品体系已经足够丰富来完成相应资产配置目标。
2、结合宏观经济周期的多因素指数产品轮动策略
当前国内指数基金市场产品已非常丰富,对于权益投资者而言可选择的工具较多,如何有效的把握指数之间的轮动特征,如何构建长期有效的投资组合,是投资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报告《基于权益型ETF产品的资产配置策略——指数基金资产配置系列之一》中,我们结合“货币+信用”周期模型,以及估值、业绩、分析师预期、资金流、微观交易特征等不同因子,构建了全市场ETF产品轮动策略组合。
上述指数产品轮动策略不仅在全市场ETF产品范围内表现较好,在特定指数范围内的表现也较为出色。在报告《基于工银瑞信基金ETF产品的轮动策略构建——指数基金资产配置系列之四》中,我们构建了工银瑞信ETF产品轮动策略。该模型历史表现较为出色,轮动组合相较于等权组合、沪深300指数具有明显的超额收益,年化超额分别约为7.70%、11.50%。
根据8月底最新数据,9月份模型建议关注:创业板ETF工银、锂电池ETF、线上消费ETF、深100ETF工银、工银沪深300ETF等产品。
风险提示:本报告中涉及到的具体指数基金如创业板ETF工银、锂电池ETF、线上消费ETF、深100ETF工银、工银沪深300ETF等产品均为工银瑞信基金旗下产品,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是方正证券研究业务的签约客户。
本报告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历史规律未来可能存在失效的风险;市场可能发生超预期变化;各驱动因子受宏观环境影响可能存在阶段性失效的风险。
张伟
固收首席分析师
《信用债加久期——8月信用债交易复盘》
一、8月信用债成交热度较7月进一步提升,成交加久期
8月信用债成交热度较7月进一步提升。8月份,有成交记录的企业债、公司债、中票和短期融资券共有53489只,较7月份的50215只增长6.5%。其中,有成交的城投债29741只,产业债23748只,较7月同期分别增长8%、4.7%。
成交加久期。从成交期限来看,8月份有42.2%的成交债券行权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较7月份下降0.8%。成交期限0.5年以内、0.5-1年、1-2年、2-3年和3年以上的债券数量较7月同期分别减少7%、增长20%、增长5.3%、增长6%、增长23%。
二、城投债高于估值成交增加,贵州城投估值持续修复
8月份,有成交城投债超过1000只的省份共有11个,比7月份增加1个。从行政级别来看,省级城投债成交占比较7月份下降0.1%,地市级和区县级城投债成交占比分别上升0.2%、下降0.3%。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和国家新区城投债占总体比例分别较7月份减少了8%、7.7%、6.4%和11.5%。成交期限半年内的城投债比例环比下降,久期也在提升。而0.5-1年、1-2年、2-3年和3年以上久期区间的成交占比均环比上升。
城投债高于估值成交的比例增加。8月份,成交时高于估值、低于估值和估值附近的城投债占比分别为16%、19%和65%。较7月同期分别增加1%、减少1%、持平。从发行人维度来看,8月成交YTM向下偏离超过500BP的平台共有12家,均位于贵州省。
三、房企债成交分化较大
8月份,共有来自21个申万行业的债券有成交记录。在成交偏离方面,本月成交高于估值、低于估值和估值附近的产业债占比分别为17%、9%和74%。较7月份分别增加4%、减少1%、减少3%。
房企债成交分化较大。8月,成交净价平均跌幅超过5%的产业债发行人共有24家,其中包含17家房地产企业,花样年、碧桂园、金地、旭辉和广州合景平均跌幅均超过15%。地产行业风险仍在持续释放。另一方面,成交净价平均涨幅超过5%的发行人共有16家,其中包含12家房地产企业。鑫苑、绿地和佳源创盛的成交价平均涨幅分别达到119.4%、87.8%和78.2%。但从成交明细来看,部分涨幅较高的地产主体存在主动维护市值的可能性。
风险提示:政策超预期发展,宏观经济超预期变化,数据提取和处理存在误差
唐爱金
医药首席分析师
《医疗新基建带动器械设备需求提升,药品网售新规助力药店新零售业态升级转型》
复盘:上周生物医药指数跌幅0.07%,周度表现略弱于大盘;市场特点为挖掘估值底部且公司有变化或者中期业绩超预期的个股:上周涨幅居前的主要为医疗新基建相关个股,如祥生医疗/开立医疗/和佳股份;特宝生物/惠泰医疗中期业绩表现好于预期,盈利能力改善,跌幅居前的主要是中期业绩较大幅度同比下降的个股。
生物医药板块当前动态市盈率为22.95,为近5年来底部,建议超配。当前市场风格为中小市值为主,结构性个股行情为主,建议关注以下细分领域:
1、医疗新基建带动器械设备需求高景气,同时卡脖子技术进口替代,助力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上量;
2、药品网售新规出台,线上线下监管趋同,药店新零售业态的升级转型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看好龙头连锁药房规模效应凸显,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板块价值修复;
3、制药上游中间体/原料药及辅料等,2021年因上游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盈利能力受损,22年成本抬升逐步传导至下游,盈利能力后续有望逐季恢复;
4、合成生物学受益于基因编辑及基因测序技术,加速技术升级及对原有化工合成路径的替代,关注有望产业化落地及商业化的潜力产品;
推荐标的: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鱼跃医疗、新华医疗、金城医药、先声药业、信达生物、华润三九、葵花药业、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健之佳、中国中药、红日药业、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凯普生物、振德医疗、普门科技、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康希诺、长春高新。
风险提示:政府集采降价幅度高于预期;国产医疗设备进口替代不及预期;海外国际化进程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药品终端销售。
娄倩
农业首席分析师
《猪价冲高趋稳,把握震荡调整机会》
生猪养殖:
价格端:消费回暖带动生猪、猪肉价格继续上涨。本周生猪周均价23.40元/kg,周环比上涨5.55%;仔猪价格45.41元/kg,周环比下跌3.55%;二元母猪价格35.80元/kg,周环比下降0.50%;猪肉价格30.05元/kg,周环比上升3.16%。总体来看,天气转凉+开学+双节对猪肉消费的提振作用明显,本周猪肉价格继续上涨,带动屠宰场积极备货,进而带动生猪价格上涨。但养殖户仔猪/母猪补栏相对谨慎,利好高猪价的持续性。
供给端:发改委发文有序放储,保证短期生猪供给稳定。随着传统需求旺季即将来临,叠加9月打开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窗口期,造成短期猪价较快上涨。出于保供稳价目的,发改委本周发布加大猪肉储备投放通知,以维持近期生猪市场价格稳定。
未来判断:维持猪价短期偏向冲高趋稳,但不改中期震荡上行趋势,高点有望到30元/kg的判断;建议把握板块调整机会,逢低配置。我们认为随着未来供给端的季节性回升叠加国家储备冻肉投放,预计猪价短期将冲高趋稳。但中期来看,前期母猪去化边际趋势向下不变,随着冬季猪肉需求旺季到来,中期猪价有望震荡上行,供需错配+情绪助推下看好高点到30元/kg。因此建议把握期间板块震荡调整机会,逢低配置养猪板块。
种植板块:
国内小麦玉米迎来黄金阶段,种业政策提振种植业。本周国内玉米行情有所回调,下游饲料企业的补库需求明显增加,并且玉米减产预期增强对现货价格有一定支撑作用;在天气转凉、院校开学、中秋备货及疫情防控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小麦价格小幅上涨,但由于当前小麦供需基本面和政策方面基本稳定,预计小麦行情难有大幅涨跌。国家持续加大对种业的支持力度,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从规范企业行为、保护新品种权、推动转基因种子商业化、保护种质资源等方面推动行业规范增长。转基因技术储备丰厚的公司,未来有望受益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程。
投资建议:
生猪养殖:建议关注具有成本优势的养猪龙头【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成长性较强的【巨星农牧】、【唐人神】、【华统股份】。
种植板块:隆平高科(参股公司杭州瑞丰已获得多个玉米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大北农(同时拥有玉米和大豆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荃银高科(转基因抗虫玉米项目与先正达进行合作)。
风险提示:养殖行业疫病风险;新冠疫情蔓延风险;自然灾害风险。
张文臣
电新首席分析师
《丰田加速电动化,组件9月需求订单提升》
新能源汽车:
丰田加速电动化。近日丰田宣布,将在日本和美国投资约52.7亿美元,用于扩大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新产线预计将在2024年至2026年投产,丰田将在日本和美国增加40GWh产能。放眼全球,汽车电动化加速。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在加速电动化。建议关注,动力电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正极: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厦钨新能、长远锂科、中伟股份、格林美等;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等;负极: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翔丰华等;电解液:天赐材料、新宙邦、多氟多等;辅材:科达利等。
新能源发电:
光伏方面,主产业链方面,致密块料价格区间小幅调涨,进入9月,随着成都地区限电结束当地硅料企业逐步复产,同时市场上硅料新企业,新产能的继续释放,9月硅料产量环比8月将有进一步增加。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主流价格依然维稳。在国内有部分地面电站项目开工启动以及欧洲需求持续的情况下,国内不少组件厂商包括中型组件厂商9月的需求订单有一定提升,相应组件厂商的9月的开工计划也是有所上调。辅材方面,部分辅材价格出现了下调,2.0mm光伏玻璃受国内项目双面需求的带动,价格相对坚挺;目前主流辅材厂商的下月订单需求在组件厂商开工计划提升的情况下相比8月也将有所抬升。重点关注: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中环股份、双良节能、京运通、爱旭股份、福斯特、海优新材、福莱特、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德业股份、禾迈股份、迈为股份、捷佳伟创、金辰股份。
风电方面,国务院近期发布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山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打造千万千瓦级深远海海风基地。海风前期受多方面事件压制板块有所承压,而本次国务院明确支持海上风电发展,尤其是明确了深远海方向,板块利空已基本解除。我们维持陆风“大基地+风电下乡+老旧机组改造”长期提振+海风持续高景气的观点,持续看好风机大型化及海上风电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具备全球配套能力、成本控制良好的风电零部件企业及供应链管控能力强的整机龙头,建议关注:东方电缆、明阳智能、金雷股份、禾望电气、新强联。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新能源汽车政策不及预期、电改不及预期、新能源政策不及预期。
方正化工团队
《天赐材料拟再建5万吨/年LiFSI,诚志股份规划20万吨/年POE项目》
电解液需求旺盛,拉动溶剂碳酸酯量价齐升。碳酸酯类产品具有高电介质常数、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低粘度与优良的溶解性能等特性,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主要溶剂。根据百川盈孚,截至7月7日,碳酸二甲酯市场均价为7500元/吨,周环比上涨7.14%,处于2017年以来的40.3%分位,相比4月23日价格低点4530元/吨已累计上涨65.6%。今年4月碳酸二甲酯价格走弱主要由上海地区的疫情影响整车企业大范围停工导致电解液需求走弱,碳酸酯产品库存高企,根据百川大数据,碳酸二甲酯库存4月22日到达历史高点12630吨,由于产品储存条件严苛,厂家压力较大让利出货致使碳酸酯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本轮价格上行主要由于厂商集中检修和新能源车产销旺盛拉动,溶剂碳酸酯供需偏紧。供应方面,据百川盈孚统计,以碳酸二甲酯为例,7月首周行业集中检修,浙石化装置调试重启,但负荷有限,重庆东能、湖北三宁、海科新源、中科惠安装置延续停车,中盐红四方和浙铁大风装置停车,停车生产线总产能达43万吨,行业周度开工率54.77%,环比下降4.04pct。需求方面,车购税减半政策拉动下汽车产销回暖,6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53.1万辆,同比增长130.5%。各地物流和供应链持续改善、产业复产复市,复苏的需求沿产业链快速传导,7月首周锂电池电解液企业开工率66.15%,环比上升0.24pct,大部分企业的装置维持较高负荷生产,行业开工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对碳酸酯类产品采购需求增加。库存方面,截至7月7日,碳酸二甲酯工厂库存为4350吨,处于2017年以来的47.6%分位。下游需求复苏下厂家库存快速消耗,当前行业库存水平已经与疫情前基本持平。成本方面,7月首周碳酸二甲酯原料环氧丙烷价格下跌2.08%,碳酸酯利润水平走阔,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建议关注石大胜华、天赐材料、新宙邦、华鲁恒升。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竞争格局加剧、价格下跌风险。
《北溪1号无限期完全停气,心连心年产10万吨DMF项目开车成功》
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定调,看好家电上游材料企业。2022年7月29日,商务部网站发布关于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指出开展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活动。从需求端看,“以旧换新”活动或将点燃C端家电换购热情,驱动家电上游材料诸如改性塑料、聚氨酯等需求上升。建议重点关注塑料、改性塑料、聚氨酯等家电产业链上游材料投资机会。
稳增长目标下,需求有望回暖,建议关注估值合理的龙头白马。受经济承压预期等因素影响,前期万华化学、华鲁恒升等龙头白马估值回调明显,在国家稳增长目标下,化工龙头的成长有望穿越周期,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等龙头白马。与此同时,建议关注凭借成本优势持续提升市占率的轮胎行业,竞争格局好&需求持续提升的甜味剂行业。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竞争格局加剧、价格下跌风险。
《OPEC和美国原油产量上升推动原油价格下降,欧盟天然气储气量已超80%》
近期观点:关注成品油相关投资机会,看好油气价格高位下油气油服企业配置机会。本周SW石油石化跌幅为2.98%,落后沪深300指数0.93pct。截至9月1日,WTI原油期货价86.61美元/桶,周环比下跌6.39%。布伦特原油期货价92.36美元/桶,周环比下跌7.03%。
成品油价格持续上行,欧美夏季消费旺季到来。根据wind数据,2022年二季度以来,新加坡FOB柴油/航空煤油/92汽油均价分别为145.79/141.89/134.31美元/桶,同比增长+102.6%/+99.3%/+79.7%,环比增长+27.9%/+28.2%/+22.5%,成品油裂解利润高位。供给端,俄乌冲突影响欧洲成品油供应,美国地区炼厂开工率已经达到94.30%难有提升,中国2022年累计下发成品油出口配额为1750万吨,但相较去年第一批配额下降40.7%,国际炼厂短期或难有新项目投放。需求端,美国迎来夏季出行旺季,东南亚经济建设需求旺盛。成品油或将持续景气延续。
我们认为在中长期维度油价将继续维持高位,未来3-5年能源资源有望处在长景气周期。2015-2021年全球原油上游投资不足,2021年油价回暖并未大幅提振上游资本开支,叠加俄乌冲突扰乱供给,导致当下原油供应紧张。从需求端看,在碳达峰和新旧能源结构转型尚未完全实现的背景下,未来3-5年原油需求还存在上升空间。从供给端看,2022年油价进一步上涨,多家国际石油巨头资本开支计划较2020年和2021年有所增加,但仍低于2019年疫情前水平,叠加环保政策、ESG等对企业经营环境带来的限制,我们认为原油未来产能增速有限。从现有产能看,用于打新井弥补老井产量衰减和应对油田开采成本上涨的资本开支减少,产能衰减+开采成本上涨问题将进一步导致原油供应偏紧。油价维持高位下,建议关注油气龙头企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油气公司资本开支趋势预期向上,推动油服行业景气向上,建议关注油服企业中海油服、杰瑞股份、迪威尔等。油价高位下利好气头公司盈利,看好卫星化学。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竞争加剧、价格下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