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个股速评
港股策略 – 审计协议有利互联网板块。上周(8 月 22日至 26日)港股上涨,恒指升2.0%,跑赢环球主要股市。虽然美股急挫4%,受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五在 Jackson Hole 中央银行年会上的偏鹰讲话拖累,但港股受惠国务院公布稳增长措施,以及中美达成审计协议,缓解在美上市中资股之退市风险。本周投资者将关注8月份中美经济数据,包括制造业PMI和美国非农职位,以衡量中国的经济复苏动力和美国利率前景。我们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情绪将会改善,随着审计协议达成,投资者可以将焦点转移到下半年的盈利复苏上(但未来几个月该协议的执行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我们也看好必选消费品板块,因为中国的 PPI-CPI 差距正在缩小,将缓解消费品股的利润率压力。另一方面,对内房和内银板块保持谨慎。
美团 (3690 HK) - 复苏渐入佳境,看好2H22强势反弹及盈利提升。美团2Q22业绩远超预期,收入同比增长16%(高于市场预期5%),实现净利润21亿元人民币(vs. 市场预期亏22亿元人民币)。展望2H22,我们对其复苏态势和盈利提升更为乐观,并预计3Q22收入同比增长27%、保持盈利。分业务来看,预计3Q22外卖收入/订单同比增长26%/17%,其中外卖订单在7月/8月预计回升至双位数增长。闪购订单将在3Q22攀升至4.5亿元人民币,其中收入增速将超过订单7个百分点。到店酒旅收入将同比增长13%(好于此前预期0%),经营利润率将在3Q22持续环比提升。新业务将保持强劲势头,预计3Q22收入将同比增长39%。我们将其2023-2024财年的盈利调高16%-33%,以反映韧性增长和利润率改善,上调目标价至278港元。我们重申美团作为板块中长期配置优选标的,疫情降温后本地生活消费反弹强势,且长期看好赛道成长性、高壁垒下的稳健基本面及盈利预见性。
中国人寿 (2628 HK) – 二季度新业务增长实现转正,看好寿险业务长期发展。中国人寿于26日公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13.8%,相较一季度降幅14.3%已小幅收窄。二季度新业务保费增速实现转正,其中首年新单保费和首年期交保费上半年同比+22%/+17%(对比一季度同比-2%/-4%已大幅回升)。渠道方面,个险渠道上半年代理人规模企稳,产能持续提升(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61%);银保渠道上半年新单保费同比大增39%,主要得益于银保销售代理人专业化水平及产能的持续改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5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占我们全年预测的58%,基本符合预期;公司上半年利润下滑主要是受宏观市场波动下投资收益下降所致(1H22 总投资收益同比下降16.2%)。估值层面,公司当前估值处于0.2倍FY22E P/EV和0.6倍FY22E市净率水平,营运RoEV为11%,处于历史底部,进一步下行风险有限。展望下半年,我们预计公司寿险新业务发展动能将进一步提升,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7.81港元。
晶盛机电 (300316 CH) – 二季度利润同增1.4倍,现金流强劲;基于稳健毛利,提高盈利预测及目标价。晶盛机电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翻番至12亿元人民币,接近7月份盈喜净利润区间高位。二季度净利润同比飙升1.4倍至7.65亿元人民币,显示较一季度的57%增速加快。此外,经营现金流从一季度的-7.44亿元人民币大幅改善至二季度的+6.91亿元人民币。考虑到公司在手订单(截至六月)已达230亿元人民币(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占比:90%/10%),足以覆盖2022-2023财年收入,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增长的可见度高。我们将2022-24年每股盈利预测上调7-10%,主要基于我们预计晶盛机电将保持其强大的定价能力,因此上调毛利率假设。我们将公司目标价从93元人民币上调至96元人民币(基于35 倍 2023年市盈率)。我们认为晶盛机电仍然是国内硅片产能持续扩大的主要受益者,此外公司碳化硅技术的突破将成为股价催化剂。维持买入评级。
闻泰科技(600745 CH)二季度业绩符合预期,维持买入评级。闻泰公布2022年二季度业绩。单季收入/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16.9%,环比增长-7.5%/ 35.1%,达137亿元人民币/ 6.8亿元人民币。分业务看:1)ODM板块在手机市场疲弱的情况下,上半年销售额实现了同比7.8%的增长,显示了手机ODM业务正在恢复。非手机ODM业务拖累净利润,预期随着新项目的陆续落地、起量,未来会有较好的增长。2)半导体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7%,其中72%的收入贡献来自汽车和工业,是目前最景气的下游市场。我们认为半导体产品的市场结构较好,未来将保持增长态势。3)光学模组业务由于还在整合期,目前还处于亏损,不过盈利能力正在改善。建议重点关注公司光学新项目的落地。总体来看,二季度业绩符合预期,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维持93.12元人民币。
信达生物 (1801 HK) – 商业化产品组合持续丰富。信达生物上半年产品收入2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其中,信迪利单抗销售额1.59亿美元(礼来披露口径),同比减少26%,主要受医保降价、新冠疫情和公司商业化团队调整的影响。我们预期下半年信迪利单抗销售将优于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剔除汇率和股份支付相关费用的影响),公司上半年产品毛利率为78.6%,较去年上半年的89.8%有所下降,主要由于信迪利单抗降价、新合作产品毛利较低、生物类似药收入占比增加所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上年半公司产品销售费用率为66.7%(2021年上半年为56.7%,下半年为69.4%),销售团队规模的扩大和新产品相关的销售活动增加使得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较高。我们预期未来随着产品收入规模快速增长,规模效应体现,销售费用率将持续下降。截至今年8月,公司现金充裕,在手现金约15亿美元。公司商业化产品得以持续丰富,下半年预计塞普替尼 (RET)、雷莫西尤单抗(VEGFR2)第2项适应症将获批上市,IBI-362 (GLP-1/GCGR)也将开展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三期临床。公司具有全球权益的自研产品如IBI-110 (LAG3)、IBI-939(TIGIT)和IBI-322(CD47/PD-L1)在早期临床中体现差异化优势。我们调整公司目标价至52.59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泰格医药(300347 CH)- 疫情扰动不影响增长势头。得益于公司积极参与新冠疫苗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及国内外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临床需求的增长,泰格医药1H22收入同比增长75%至36亿元人民币,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2%至7.7亿元人民币。剔除新冠项目,公司收入同比增长约45%,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37%。借助其覆盖全国的临床网络,公司将上半年全国多地(特别是上海、长春)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公司运营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公司在国内开展的单区域临床试验数量相比21年底增长40个至607个,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相比21年底增长8个至58个。公司进一步优化将人才资源布局,增加高价值项目和海外区域的员工数量。低毛利的SMO业务人员数量相比21年底减少约200人,其他新业务维持人员招聘,特别是海外团队人数相比21年底增加125人。我们预计公司会通过收并购进一步增强其海外业务能力。我们持续看好公司作为国内临床CRO龙头的全球发展空间,维持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175.15元人民币。
汇通达 (9878 HK) – 2H22韧性增长持续。汇通达1H22业绩超预期,其中收入/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33%/58%,高于我们预期8%/6%。交易业务同比增长33%,主要得益于低线城市经济的韧性和品类的扩张。服务业务同比增长259%。我们预测2H22收入将同比增长28%,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动:1)品类扩张,带动强劲的交易业务增长;2)SaaS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3)汽车业务加速增长。管理层对2022年收入/净利润实现同比>30%/50%的增长保持信心。我们认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100亿规模的可见度较高,以及看好SaaS+业务的强劲增长。我们将2022-2024财年的盈利预测小幅上调0%-2%,以反映其韧性增速,目标价调升至70港元。
中际旭创 (300308 CH) – 预期下半年海外数通市场需求依旧旺盛。中际旭创公布了2Q22的业绩。2022年Q2收入/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17.3%/32.4%,环比增长2.6%/26.5%,达到21亿元人民币/2.75亿元人民币。2022年2Q的毛利率为27.3%(比2021年的23.8%和22年1Q的26.3%有提升)。毛利率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产品结构改善和成本控制。我们看到目前海外云计算客户的需求仍然保持强劲。相较之下,国内数通市场需求较疲软,导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上半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至85.6%。展望未来,虽然宏观环境仍有较大压力,我们看到海外客户依旧重申了对数通基础设施会继续投入。我们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调整为42.0元人民币,主要反映国内市场对光模块的需求较预期疲弱。
瑞科生物 (2179 HK) – 核心产品研发进展顺利。瑞科生物1H22亏损3.5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1H21亏损3.3亿元人民币。1H22研发开支增长73%至3.54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REC603的III期临床和ReCOV的II/ III期临床开支所致。8月25日,公司的H股全流通申请获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本次拟将2.22亿股内资股转换为H股。22年上半年,公司就其在国内开展的九价HPV疫苗REC603的III期研究,完成两项桥接试验的全部入组和首剂接种,同时按计划对主效力研究受试者进行随访。新冠疫苗方面,公司已经完成ReCOV在新西兰的I期临床,并分别在菲律宾和阿联酋推进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II/ III期临床。此外,公司也与今年8月在菲律宾获得另一项II期临床批件,以头对头比较ReCOV和BNT162b2作为两针灭活苗基础免疫加强针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目前公司已完成全部入组及接种。除ReCOV以外,公司也开发了一款针对Omicron毒株的mRNA疫苗R520A,该疫苗已获中国CDC纳入一项评估14款新冠疫苗的IIT研究。我们预计公司将于2022E向NMPA提交ReCOV的EUA/ BLA申请,及REC604a和REC610的IND申请。我们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38.77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