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作为季度趋势报告的跟踪分析,本报告发布时间为每个季度的第二、第三月的中旬。
★ 目录 ★
1 | 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市场表现分析 |
2 | 宏观重大信息对市场的影响 |
3 | 对于9月中旬前行情的判断 |
4 | 推荐的行业与板块(维持季度报告) |
1
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市场表现分析
首先,我们观察期间各大指数的涨跌幅情况。
期间指数涨跌情况
本期,各大指数普遍先探底后反弹,期末多数指数持平,其中只有科创50指数在回调中抗跌,并且率先实现向上突破,最终实现高达7.71%的涨幅,而从季度连续数据看,最大涨幅仍然是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第二,上证指数等大盘股指数相对涨幅较小。这些都说明,科技股在中期内明显保持着相对强势。从长期技术走势看,上证指数完成了二次探底,而且回调幅度较浅,从而使得其更像是技术上的上升波浪。我们在三季度报告中,重点提及了第三浪上升的可能性较大,目前的走势总体上还是符合预期的。美中不足的,就是成交量偏低,必须等待后期补量才能得到验证。
其次,我们观察领涨板块:
期间涨幅前十板块情况
涨幅前十名的概念板块,主要集中在两条线上,一是芯片产业链,二是手机产业链。这两大科技产业链,在此前行情中,很长时间处于沉沦状态。进入下半年,两大板块进入活跃状态。其中,基本面方面出现一些诱因,促使行情爆发。美国推动并且最终立法成功,对芯片方面实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使得供应链有可能发生变化,引发A股芯片股普遍走强。而手机产业链上,基本面没有太强烈的信息刺激,手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在,苹果的业绩也明显下滑。但最重要的是,其中很多子行业同时处于新能源上游供应链中,存在新能源行业需求扩张引发供应扩张可能性。技术上,有一点明确,就是两大板块个股此前处于严重超跌状态,存在回升需求。所以,趋势上,我们判断4月份以后发生的新能源科技上升趋势,仍然处于扩张状态。
另外,培育钻石概念全线大涨,处于龙头领涨位置,有一定独立性。作为对传统钻石的替代品,培育钻石概念股在去年曾经有一段时间比较强势,之后进入回调。这次显著大涨,主要缘起于几家主要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度增长,让投资者看到实实在在的增长预期。新型科技消费品在这个创新的时代更容易得到消费者青睐,这个大趋势一直存在。
然后,我们观察一下领跌的主要板块情况。
期间板块涨跌个股情况
本期,下跌前十名板块的平均跌幅都不大,最高只有5%。从涨跌家数数据看,大致处于涨跌平衡状态,显示本期个股调整强度并不高,也与大盘先探底后反弹的总体特征相关。在行业板块特征方面,上半年活跃的通胀概念股普遍进入调整,与疫情相关的生物医药等板块也走势疲软。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锂矿、无人驾驶也进入了跌幅榜,但幅度不大,处于强势板块合理调整的范围之内。其中无人驾驶的中位数实际上是大幅上升的,板块数据受到少数个股跌幅过大影响。总体上看,跌幅前十大概念板块,反映出的信息要点,还是与新能源科技相关度较低的板块,仍然处于疲软状态。
最后我们看看市场主要代表性行业一个月的表现。
期间主要代表性行业情况
主要行业的月度数据显示,在调整行情中,行业之间的分化仍然十分严重。新能源相关的板块继续保持强势。其中,半导体大幅上升,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在上期大幅上升后继续小幅上升,而且多数个股保持着强势。而传统行业,依然是总体疲软。
银行股在上期小幅反弹后,本期再度进入调整,虽然调整幅度不大,但总体疲软态势尽显。成交量低、个股波动幅度小,投资者人气低迷。虽然估值已经严重低估,但投资者依然不感兴趣。在鼓励创新、管理层限制金融行业利润过高并鼓励向中小企业让利的背景下,银行业继续成为被投资者看淡的行业。
煤炭板块本期跟随大盘先探底后反弹,最终录得小幅上升。在6月份见顶回落后,连续回调了将近两个月后较快回升,仍然维持了长期上升通道。行业本期的信息变化不大,基本面相对稳定,对股价冲击较小。处于高位状态下,未来高位持续震荡概率较大。
石油板块,本期总体略微偏强、大盘股表现平淡、小盘股活跃股较多。国际油价近期调整较多,重新回到了90美元下方,并且有创新低的可能。俄乌战争对油价的冲击日益淡化,供求平衡回归常态,油价对股价的冲击也减小。大盘股因此进入疲软状态,符合基本面特征。而小盘股出现不少强势股,与之前高油价刺激投资需求有关。该板块后期对大盘影响将会降低。
房地产板块,本期先探底后反弹,总体仍然下跌,维持着震荡下行趋势。尽管各个地方政府纷纷推出有利于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但市场响应度较低,房地产成交量依然低迷,股价方面则同样清淡,缺乏活跃资金的支持,这个板块走势继续低迷。国家层面的利好政策,从目前的看,已经基本出尽,对整体行业影响有限。作为大型板块之一,房地产板块今后仍有可能成为空头主要聚集地。
酿酒板块本期表现相对较弱。在指数回归平稳背景下,酿酒板块平均下跌2.45%。其中,重要权重股贵州茅台实现了强势的中报,业绩增长可喜,但股价却反弹力度有限、总体疲弱。五粮液则跌幅更大,下跌态势明显。白酒个股普遍缺乏表现,其余酒类偶然有个股行情,但多数是昙花一现。作为消费品板块中处于高位震荡的板块,酿酒板块的中期调整显得不够彻底,继续整理概率大。
医药板块本期表现与酿酒近似,跌幅略大。涨跌幅家数对比约为2:3。作为投资者普遍看好的消费品,医药板块在反弹见顶后回落较快,并且在大盘获得支撑后,医药板块并没有企稳,反而保持着弱势震荡格局。医药行业内部分化较大,多数个股疲弱,少数业绩增长优秀的个股则保持着特立独行的上升趋势。这种特点与消费品大行业中其它板块有些相似之处,处于竞争优势的公司正在从行业调整格局中脱颖而出。板块整体强势的机会正在降低。
半导体板块走势与科创50指数接近,在大盘调整时抗跌,处于平台整理状态,之后则领先反弹,创出新高。在强势股板块中,我们已经做出分析,半导体恰好是两大主要产业链的上游。这里不再赘述。
新能源汽车、光伏、风能三大新能源板块,本期表现相对依然强势,虽然跟随大盘调整,但幅度不大,维持着强势震荡格局。并且个股活跃,其中较多中小盘个股后期补涨明显。其中,光伏板块相对更强。市场的趋势,在本期虽然从新能源三大行业开始向上游扩展延伸,但领涨板块的强势并没有明显逆转,所以,从趋势特征看,我们判断趋势处于延续状态。主流的三大板块强势股,预计在高位还需要继续整理。
2
宏观重大信息对市场的影响
本期,有几件大事对市场影响较大。
第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稳定性。随着近期美联储政策转向温和,美国货币政策短期内相对中性,使得美股恢复到了短期技术性牛市状态,跟随A股进入了反弹趋势。不过,在美国通胀数据高企的状态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仍然具有一定的变数。在未来,仍然要继续观察、密切关注其是否会重新转向鹰派。
第二,国内宏观调控的执行力度变化。近期,总理在相关会议上,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支持经济发展,并且要求东部主要经济大省完成税收上缴任务、加大就业支持力度。这与当前宏观经济恢复力度不足有密切关系。目前最新的PMI数据不理想,低于50%,社融数据也不理想,创出新低,7月份本来应该是下半年经济加大投放力度、快速增长的一个月份,但实际结果不佳,所以在后期显著加大力度的可能性较大。
3
对于9月中旬前行情的判断
上证指数、创业板指等主要指数,在60日均线附近获得显著支撑后,调整初步得到完成。但要恢复到前期的上升趋势,仍然有较大难度。上方的年线将成为最大压力线。因此,近一个月,指数在60日均线与年线之间震荡回升的概率较大。波动幅度较小,板块蓄势则明显。要突破年线压制,在技术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板块上,仅仅依靠芯片、手机两条产业链是完全不够的,必须有相对更大的板块加入进来,才有可能。
4
推荐的行业与板块(维持季度报告)
结合对宏观环境背景、行业发展前景及目前估值水平等方面考虑,建议关注以下投资主线:
(一)受益于技术更新及
政策扶持的科技股
随着企业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政策助力科技发展,我国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科技行业具有中长期布局价值。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计算机行业构成全方位多层次利好,未来数字经济将进入由虚向实的新发展周期,数字新基建受政策红利加持,有望加速成长,数据要素的释放、云化率的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提升都将有相对明确的受益标的。有机构测算,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若达到10%,按照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2025年中国GDP总量预测为130万亿元,这意味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届时将达13万亿元。我国半导体等设备国产化进程将逐步提速,行业规模也将继续扩大,可关注大数据、网络设备和通信服务等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同时需防范行业竞争加剧、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及下游客户支出不及预期等风险。
相关市公司:创维数字、鸿合科技、扬杰科技、海兰信、鼎通科技和奥海科技等。
(二)受益于需求提升的
煤炭股
由于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接近60%,而碳排放能源来源结构中煤炭占比更是超过70%,因此中国碳排放达峰可能绝大多数取决于煤炭消费的达峰,只有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的消费,才能控制碳排放的继续增长。因此我们看到“2030达峰”战略的制定,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中国煤炭消费绝对量的顶点时空位置的指引,那么,在这种强战略与明确目标实现之前,能源困境的破局可能会通过加速清洁能源发展速度、提升煤炭利用效率为主要途径,这或许是短期困难与长期战略实现的矛盾,而矛盾的导向可能是以长期战略为根本。这是当前能源困境下煤炭行业不会大幅扩产能的逻辑背景。2021年在经济复苏与出口拉动的情况下,能源需求达到历史天量,供应弹性的不足导致动力煤社会库存大幅去化,能源储备安全垫下降,煤炭价格创出历史最高记录,而随着四季度强保供政策推出,市场缺口逐渐弥补,社会库存开始累积,“煤荒”问题得以缓和。然能源供应问题缓和却并未缓解,国内产能增量有限,过度挖掘势必透支未来生产增量;海外地缘冲突不断,国际能源贸易体系进一步恶化,供需关系继续失衡。内忧外患之下,优先保证电煤端的能源稳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现货价格弹性扩大也是必然的逻辑结果。因此我们预计,在电煤长协充分保证的前提下,2022年非电煤现货采购价格中枢从2021年的1000元/吨上升到1400元/吨,最高价格仍旧存在创新高的可能。整体来看,煤炭价格波动性减弱。可关注长协占比高、产能增长弹性大以及能源转型领先的公司。长协价格中枢的整体上移,对于占比较高的公司受益更为明显,未来其业绩有望稳健释放,具有稳定高分红的能力。煤炭行业未来产能增量有限,煤企盈利能力较之前变好的当下,产能增长弹性就是未来业绩预期的弹性。建议关注未来产能增长空间较大的标的。双碳目标将是未来的长期主线,已有部分企业依托主业资源或副产品优势,正在转型布局储能、风电光伏运营、氢能等新能源方向,建议关注新能源转型领先的标的。同时需要防范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风险、政策调控风险和可再生能源持续替代风险。
相关上市公司:上海能源、兰花科创、陕西煤业、淮北矿业、山西焦煤和兖矿能源等。
(三)下游行业景气较高的
高端装备制造股
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目前新能源汽车、光伏、特高压、半导体等行业景气度较高。在新能源汽车销量火爆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加速扩产,对于锂电设备需求拉动巨大,有着较好技术能力、产能储备、交付能力的企业,将会明显获益。同时,比如新技术叠片路线也值得重点关注,叠片机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未来有望成为新的行业趋势。
长期看,碳交易有望激活清洁能源资产的价值;短期屋顶分布式政策还在铺开的过程。光伏上游产品价格有望进一步松动,下游受益明显,尤其是竞争格局较好的组件、逆变器等终端环节;中长期看好供需情况较好的胶膜、金刚线等辅料产业链和电池端的创新。
可关注光伏设备中技术优势明显的行业龙头公司。新能源转型下电力资源负荷不均衡矛盾突出,特高压建设势在必行。交直流共建特高压网架,中游主要设备环节是核心。
特高压建设加速具备确定性,首推业绩高弹性的中游核心设备环节。产业链上游材料环节推荐硅钢,中游建设推荐电力建设龙头国企。芯片断供叠加供应链安全问题促使多国推进半导体产业链的本地化部署,半导体产业链格局或受深远影响。同时需防范疫情影响超预期、制造业投资不及预期、政策不达预期、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放缓、价格竞争加剧等风险。
相关上市公司:当升科技、阳谷华泰、晶澳科技、太辰光、特变电工和锦浪科技等。
(四)受益于景气复苏且
调整充分的旅游股
目前,全国的疫情防控仍面临严峻复杂形势,随着特效药的加快研发、 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的稳步推进,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指导下,疫情有望得到进一步控制, 激活线下出行行业的市场活力。
疫情之下,线下消费遭受重创,行业历经结构性洗牌,多项政策利好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供给端,中小企业加速出清;需求端,疫情防控之下的家庭库存消化加速,补给需求强烈。
随着疫情防控的稳定,压抑已久的线下消费和出行需求有望一触即发,六月以来国内出行政策/检测政策放宽,行程码去星、 新版新冠诊疗方案发布等催化下,行业迎来需求井喷,利好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旅游业将继续以内循环为主,出境游客流持续转化为国内游。
国内旅游行业有望延续复苏趋势,同时随时可能出现的局部疫情仍将反复扰动复苏进程。可关注交通便利且客户容量较大的景点龙头公司,同时需防范疫情影响超预期,公司经营不善等风险。
相关上市公司:峨眉山、宋城演艺、广州酒家、王府井、天目湖和中国中免等。
(五)受益于拉动内需及
节能减排的基建股
从政策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预计地方专项债有望在上半年发力,基建投资适度超前值得期待。
同时,建筑行业积极拥抱“新经济”,围绕“建筑+”积极布局新产业,BIPV、储能、碳汇等成为上市公司重点布局的领域,部分公司新产业已初现端倪,未来有望持续发力,从而提升公司、行业估值水平。
可关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行业龙头公司,同时宜防范政策推动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影响超预期风险、应收账款风险、海外经营风险等。
相关上市公司:华设集团、甘咨询、设计总院、中国铁建、金洲管道和海螺水泥等。
(六)受益于国防安全
投入的军工股
经过多年军工技术的迭代累积和十四五军备需求量大涨,部分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壁垒优势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科技含量很高,可看齐科技股,未来想象空间大、行业确定性强、现金流稳健、增长速度快。
军工板块已经从情绪投资和趋势投资为出发点的行业,转变为重点把握产业发展趋势、订单业绩趋势、改革与治理改善预期等投资逻辑的行业。
相关军工集团的整合、股权激励等政策推行,都表现出军工集团的突破性改革与超预期增长。未来三年是军队装备业绩订单大爆发的黄金时间,各项主战核心装备订单明确,现金流情况良好利润能够兑现,上游供货商高弹性刚性需求,因其处于快速上升赛道+实力强劲的技术优势(材料、电子元器件等),未来将持续维持利润稳定、业绩亮眼的顶尖地位。
投资主线可关注直接受益于军工订单的主机厂龙头公司、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军工新材料龙头公司和军民融合方向在新能源及电子元件领域技术领先的龙头公司,同时需防范军费支出规模或装备列装进度不及预期;军工改革力度不及预期;国际贸易关系或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风险。
相关上市公司:内蒙一机、中兵红箭、振华科技、北方国际、国机精工和光威复材等。
法律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信息的准确性或者完整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本报告不构成投资建议。本公司及与本公司有关联的任何个人均不会承担因阅读和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任何损失及其产生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可能持有本报告所评价的证券,并有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投资银行业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