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网站导航 开放平台 Wednesday, October 1, 2025 星期三
  • 微信

【晨观方正】宏观/固收/科技&电子/互联网传媒/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新20220817

来源 外汇天眼 08-17 07:30
【晨观方正】宏观/固收/科技&电子/互联网传媒/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新20220817

  行业时事

  【宏观 | 袁野】化解房地产症结,LPR续力降息(20220815)

  【固收 | 张伟】经济回落新老问题(20220816)

  【电新 | 张文臣】7月新能源车销量同增1.2倍,光伏硅料供给环比增加(20220815)

  核心推荐

  【科技&电子 | 陈杭】中微公司:ICP设备4倍增长,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20220816)

  【科技&电子 | 陈杭】工业富联:H1营收突破两千亿,技术创新拓展生态布局(20220816)

  【互联网传媒 | 杨晓峰】Pico:VR直播迎来“抖音时刻”(20220816)

  【食品饮料 | 刘畅】东鹏饮料:克服疫情影响取得稳健增长,H2盈利能力有望回暖(20220816)

  【医药生物 | 唐爱金】金城医药:医药化工平台稳步发展,合成生物平台迎新机(20220816)

  【电新 | 张文臣】杉杉股份:22H1业绩符合预期,双轮驱动高增长(20220815)

  行业时事

  宏观 | 袁野

  化解房地产症结,LPR续力降息

  核心观点:生产、需求的扩张普遍低于预期。1-7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5.7%,低于预期6.2%,前值6.1%,7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由5.9%降至3.7%,在连续两个月提速后回落,受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拖累。同时,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2.7%,低于预期5.3%,前值3.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3.8%,低于预期4.6%,前值3.9%。投资方面唯一的亮点在于基建投资,1-7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由上半年的9.3%继续加速至9.6%,应与前期靠前发力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有关。同时,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持续落地,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已将基础设施基金投放至多地重大项目,各地亦积极梳理上报项目清单。但这种前期累积效应投放的资金主要对应了基建项目资本金,如果隐性债务配套资金延续负增,基建投资的较高增速仍难以延续全年。症结在于房地产。总量政策发力,宽松主要看货币政策。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综上,7月份的生产和需求数据普遍低于预期,商品房销售同比降幅再度扩大、汽车销售拖累整体消费指向当前经济的症结在于房地产。今年要力争实现最好结果,需要经济摆脱4月至暗时刻之后持续修复,上半年依赖基建投资的模式已经证明效果不佳,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总量政策的宽松大概率体现在货币政策,今天央行下调政策利率以后,本月5年期LPR有望迎来更大降幅,同时各地取得实效的因城施策工具亦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开。风险提示:疫情恶化超预期;美联储持续快速收紧货币政策;海外地缘政治冲突长期化。

  固收 | 张伟

  经济回落新老问题

  一、经济走弱主要原因是房地产边际快速回落,疫情、高温也带来短期扰动从生产端来看,地产偏弱拖累了粗钢等工业品产量,对工业生产造成下行压力。疫情小幅反复则拉低了服务业生产,7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6%,较前值回落0.7个百分点。根据工业和服务业的走势大致估算的7月GDP增速为2.5%左右。需求端也较为明显的体现了地产的拖累。房地产投资下行,并且销售、新开工等指标再度快速下行至偏低水平。房地产投资的下行也拖累制造业投资。疫情给消费造成冲击。高温对建筑业施工也造成负面影响。

  二、基建投资是经济主要支撑7月基建投资增速录得11.5%依然处于偏高水平。7月份全国多地持续发生极端高温和降雨天气,这对基建项目开工产生负面影响,但这属于短期扰动因素。从高频数据来看,8月以来水泥发运率不断回升,基建投资增速预计将维持在偏高水平。基建投资政府债券融资并非一一对应,政府债券资金后续支出,将在8-9月继续支撑基建投资。去年的基数较低也为基建投资同比回升带来助力。基建投资是经济正向拉动的主要动力。

  三、房地产行业或许已经触底,弱恢复是经济主基调政策在加码稳定房地产市场,包括一些地方放松限购限售,AMC积极参与房企重组,按揭利率和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等。在政策的呵护下,地产行业或许已经在底部,但恢复迹象不明显,后续观察政策进一步放松后的效果。疫情和高温属于短期扰动,房地产走势是趋势项。当前地产回到底部不再走弱,经济也难以持续下行。弱复苏依然是主基调。

  四、资金面宽松将持续,10年国债有望向2.6%靠拢央行意外降息释放出难以主动收紧资金面的意图。未来资金面变化将更多依赖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考虑到地产还处于底部区域,疫情反复对消费存在扰动,实体融资需求恢复可能需要时间,在宽信用有较明显改善之前,资金面总体将维持宽松。债市环境友好,预计短期10年国债利率可能向2.6%靠拢,建议配置中长久期品种,3-5年期具有性价比。

  风险提示:货币宽松不及预期,疫情快速缓和,经济恢复速度超预期。

  电新 | 张文臣

  7月新能源车销量同增1.2倍,光伏硅料供给环比增加

  新能源汽车: 7月销量同增1.2倍。7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59.3万辆,同比增长1.2倍。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319.4万辆,同比增长1.2倍。中游动力电池市场,7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24.2GWh,同比增长114.2%。1-7月累计装车量134.3GWh, 累计同比增长110.6%。目前新能源车行业保持产销两旺。建议关注,动力电池: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正极:当升科技、容百科技、厦钨新能、长远锂科、中伟股份、格林美等;隔膜: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沧州明珠等;负极: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翔丰华等;电解液:天赐材料、新宙邦、多氟多等;辅材:科达利等。新能源发电:光伏方面,主产业链方面,上周硅料价格依然上行,其他产品价格暂无变化。8月硅料市场整体供给环比增加,预计硅料供给紧张、缺货的情况将会逐步有所缓解。当前组件价格下国内外不少项目需求也是受到了一定影响,对国内需求项目的影响更为明显。近期市场对上游原料产能产量有一定的释放预期,国内下游各环节观望情绪渐浓,在对各自上游采购的情况上也是表现较为谨慎,本月部分组件厂商下调或计划下调本月排产计划。辅材方面,由于组件厂商生产计划的调整,部分辅材厂也受到一定影响,胶膜厂商订单有所下滑,普通胶膜价格略有微降;玻璃实际成交价格也是略有微降。重点关注: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中环股份、双良节能、京运通、爱旭股份、福斯特、海优新材、福莱特、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德业股份、禾迈股份、迈为股份、捷佳伟创、金辰股份。风电方面,海上风电前期受多方面事件压制板块有所压制,当前华能福建海风项目已弃标,中广核&华润或0.26元接棒;此外,上海启动实施百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金山、奉贤、南汇海域项目,启动实施百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海风利空基本出尽。陆风方面,张家口市近日发布《关于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的公告》,自2022年9月1日正式施行。持续看好风机大型化及海上风电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具备全球配套能力、成本控制良好的风电零部件企业及供应链管控能力强的整机龙头,建议关注:东方电缆、明阳智能、金雷股份、禾望电气、新强联。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新能源汽车政策不及预期、电改不及预期、新能源政策不及预期。

  核心推荐

  科技&电子 | 陈杭

  中微公司:ICP设备4倍增长,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

  事件:8月11日,公司发布2022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19.7亿元,同比+47.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4亿元,同比+615%。疫情挑战下Q2依旧高增长,新签订单30.6亿验证高景气。刻蚀设备:CCP获5nm及以下重复订单,ICP收入翻4倍。MOCVD:Mini LED用MOCVD陆续放量,新品类研发稳步推进。LPCVD+EPI:继续增厚产品矩阵,拓宽长期空间。扣非后净利润22.35%,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46.1/63.0/83.2亿元,归母净利润11.1/14.7/18.8亿元,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1)下游扩产不及预期;(2)产品研发不及预期;(3)贸易争端与疫情影响上游供应。

  科技&电子 | 陈杭

  工业富联:H1营收突破两千亿,技术创新拓展生态布局

  事件:2022年8月10日,公司发布半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H1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252.60亿元,同比增加14.91%;归母净利润约为68.72亿元,同比增加2.16%;扣非净利润约为63.72亿元,同比增加5.03%。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252.60亿元,同比增加14.91%,首次突破两千亿门槛。其中Q2单季实现营收1201.98亿元,同比增长23.09%,环比增长14.41%;归母36.16亿元,同比增长2.20%,环比增长11.07%;扣非净利润32.72亿元,同比增长2.22%,环比增长5.55%。云计算出货持续领先,HPC需求快速上升。公司云计算业务2022年H1实现营收996.78亿元,同比增长21.07%。云计算及企业服务器、存储器出货继续维持全球领先地位;推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包括模块化服务器、高效运算(HPC)与数据中心先进冷却解决方案;公司于2022年首发两款基于Arm架构主流高性能多核云服务器,为全球云服务提供商及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助力。5G通信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技术融合创新,智能化发展趋势显著。公司2022年H1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实现营收1245.39亿元,同比增长10.49%。智能家居、5G相关产品增势强劲,WiFi6/6E及5G相关产品实现双位数增长,同时与客户合作投入下一代新品开发。智能座舱方面积极开拓多媒体、影像、5G车联网模块等相关产品。工业互联网产品体系逐渐成熟,进一步拓展生态布局。公司22年H1工业互联网业务实现营收4.35亿元,同比增长17.26%。连续四年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已建设5座世界级“灯塔工厂”,9座“绿色工厂”和超过10座“智慧工厂”;累计服务电子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泛家居、医疗器械、冶金材料、化工材料、机械加工、电力装备等8大行业,服务企业超1300家。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推进“灯塔领航者计划”,加强垂直产业的数字化整合,聚焦专业领域核心技术,进一步完善公司生态能力。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收4834.5/5328.0/5804.6亿元;归母净利润225.2/250.7/273.0亿元,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互联网传媒 | 杨晓峰

  Pico:VR直播迎来“抖音时刻”

  1.VR演唱会树立“技术标杆”:“才艺直播”紧随其后汪峰VR演唱会破圈:于7月举办的Pico汪峰VR演唱会微博曝光已超1.9亿,带动VR直播出圈。复盘近期3场Pico主办的VR演唱会,清晰度、观影视角、场景互动等方面为主要亮点,且效果在不断实现突破,带来全新的VR沉浸式体验。参考微信视频号,演唱会出圈逻辑可复用:对比微信视频号演唱会出圈案例,我们认为其逻辑可复用至VR直播领域,Pico可选择更加迎合其用户群体的明星实现破圈。

  2.体验为何迎来拐点?UGC模式促进大量“8K VR内容”,8K VR突破临界PPD 30PPD突破临界值30:经测算,Pico采用的8K 180°VR直播PPD(角分辨率)已达43,跨越30(人眼能感觉到颗粒感的水平)。相机性能助力主播产生大量UGC的“8K VR内容”:如采用国产厂家西顾视频的专业级VR直播相机FM DUO进行拍摄,相机最高可达12K/30fps画质,带来内容清晰度的提高。

  3.“VR才艺直播”有望带动Pico进入早期抖音的发展路径。直播作为VR第二大应用场景,是字节丰富Pico内容生态,实现对Oculus反超的重要路径。而字节在用户转化、资源对接、内容创作等方面均具有巨大优势,可在直播内容、用户引流等方面为Pico提供强大助力。我国网速优势凸显:我国5G及千兆宽带的下行速率与用户覆盖率也在不断提升,为VR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目前,我国网速已与8K 180°3D VR直播的典型宽带需求100M相匹配。

  4.投资建议我们认为VR直播有望打开VR用户天花板,VR用户的空间不只是游戏用户,更多的是广泛的抖音娱乐用户。1)硬件版块,关注字节Pico VR产业链公司,如三利谱、紫电集团等;同时关关注VR新品牌创维数字等。2)内容版块,关注VR游戏公司,如宝通科技、恺英网络等,同时关注头部游戏公司估值提升,如三七互娱、吉比特等。

  风险提示:VR设备性能提升不及预期;国内网速提升不及预期;VR行业竞争加剧。

  食品饮料 | 刘畅

  东鹏饮料:克服疫情影响取得稳健增长,H2盈利能力有望回暖

  事件:东鹏饮料发布22年半年报,22H1公司实现营收42.91亿元,同比+16.54%;实现归母净利润7.55亿元,同比+11.6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15亿元,同比+8.27%。其中22Q2实现营收22.84亿元,同比+15.88%;实现归母净利润4.10亿元,同比+22.7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84亿元,同比+18.89%。收入增速放缓系疫情影响终端需求。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2-24年可实现营业收入89/112/141亿元,同比增长27%/26%/26%;归母净利润14/18/23亿元,同比增长14%/29%/33%;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5x/35x/26x。公司22H1营收稳增,毛利小幅下滑,目前白糖盛产地产量充足,白糖价格已现回调趋势,预计下半年公司毛利环比提升,公司新品拟合新消费趋势,目前终端反馈良好,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疫情反复,需求不及预期;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3)新品推广不及预期;4)市场竞争加剧。

  医药生物 | 唐爱金

  金城医药:医药化工平台稳步发展,合成生物平台迎新机

  与市场不同的观点:市场担忧金城医药的传统业务陷入瓶颈,烟碱业务面临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我们认为,公司的合成生物学平台逐渐成熟。随着新增产能释放、原料成本下降及产品提价顺利推进,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医药化工平台:成熟行业结构性改善1)业务迈入成熟期,入局门槛高:在集采政策及环保风暴的打击下,抗生素市场上的边缘产能已逐步出清。产品毛利率下滑,对新入局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2)抓住抗生素产品结构性调整的机会:头孢侧链中间体龙头,上下游一体化优势推动头孢制剂借力集采上量。合成生物平台:专利壁垒巩固先发优势,新技术亮点突出1)谷胱甘肽:原料产能已占市场的90%,龙头地位突出。正迈向下游消费品市场。 2)腺苷蛋氨酸:新产能投产+结构升级:2022年下半年,公司新增的120吨腺苷蛋氨酸产能投产。产品结构上,公司将利用新增产能重点发展原料药级产品。3)虾青素:应用合成生物学新技术,产品性能及成本优势有望颠覆现有供需格局:公司利用基因编辑修改过的解脂耶氏酵母菌制备虾青素,产品性能跟天然提取的一样,成本优势有望颠覆市场供需格局。公司3000吨虾青素产能2022年底投放,进军高端水产饲料领域。4)吡咯喹啉醌二钠盐:进入饮料添加剂清单,拓展应用场景:公司的吡咯喹啉醌二钠盐主要作为原料药使用,市场空间有限。进入饮料添加剂清单后,该产品可受益于千亿级的功能饮料市场。烟碱业务:下游电子烟需求旺盛,有望出口上量1) 化学合成+酶催化生物合成,合成烟碱(尼古丁)品质领先:公司基于化学合成和合成生物的双平台,积累了高效合成烟碱的技术。该工艺生产的烟碱纯度可达99.7%,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 政策限制倒逼供给侧改革,行业集中度提升:在产品可溯源、生产标准提高及生产配额等政策影响下,电子烟烟碱行业中的不合格产能面临出清。公司尼古丁200吨应急生产许可,其中20吨提取法尼古丁(电子烟用烟碱)的生产许可,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合成尼古丁有望出口海外。盈利预测:根据公司业务经营增长情况,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7亿、6.8亿和8.44亿;对应PE分别为24倍、17倍、14倍。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风险提示:抗生素集采力度超预期、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电子烟相关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电新 | 张文臣

  杉杉股份:22H1业绩符合预期,双轮驱动高增长

  事件:杉杉股份发布中报,2022H1实现营收107.72亿元、同比+8.30%,归母净利润16.61亿元、同比+118.65%,扣非归母净利润14.20亿元、同比+96.33%。2022Q2营业收入57.42亿元、同比-3.45%,归母净利润8.54亿元、同比+86.74%,扣非归母净利润8.05亿元、同比+82.08%。投资建议:公司聚焦主业,在负极方向做大做强,偏光片业务预计稳定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2亿元、42.21亿元和53.61亿元,对应的PE分别是19.18、15.00、11.81倍,给予“推荐”评级。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上游资源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公司新建产线投产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