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回顾
4月11日,A股低开低走、放量普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下挫2.61%,深证成指收跌3.67%,创业板指收跌4.20%。两市共成交9634亿元。个股跌多涨少,行业板块多数下跌,北向资金净流出57.61亿元。 港股今日扩大跌势。内地通胀压力上升,且外围不稳,早间恒指低开183点后跌幅扩大,最多跌739点低见21132,收盘跌663或3.03%,报21208;国企指数跌281点或3.76%;恒生科技指数跌231点或5.24%。全日成交总额1222.82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入0.68亿港元。 银行股相对抗跌,交通银行(03328.HK)涨0.9%,汇丰控股(00005.HK)涨0.2%,恒生银行(00011.HK)涨0.1%,中国银行(03988.HK)持平。 原材料全线下跌,赣锋锂业(01772.HK)跌15%,东岳集团(00189.HK)跌12%,中国铝业(02600.HK)跌6.5%,俄铝(00486.HK)跌5.5%。 科网再次转弱,哔哩哔哩(09626.HK)跌13.2%,华虹半导体(01347.HK)跌7.4%,阿里巴巴(09988.HK),腾讯(00700.HK)跌4.3%。 消费普遍大跌,海伦司(09869.HK)跌13.5%,泡泡玛特(09992.HK)跌11.9%,海底捞(06862.HK)跌9.6%,同程旅行(00780.HK)跌7.6%。
市场展望
港股在22000附近连续缩量盘整之后,终于选择下行,正欲考验小区间的底部21000点附近,目前暂时仍守于其上,成交额略有放大,但1200亿港元的水平仍属偏低。外围市场表现也偏弱,加之俄乌冲突仍在对持,美联储加快升息来抗通胀并吸引资本回流,对港股在内的新兴市场构成冲击。
今日市场活跃度不高,各板块全面下跌,赚钱效应不强。港股通南下资金自上周三恢复以来相对谨慎,成交量始终低迷。回顾3月中旬大盘急跌急弹的情况,当时在下跌的过程中,伴随成交量大幅增长,资金主动抄底意愿不断上升。相比之下,近期的大盘缩量及北水交投不旺,均说明目前位置还不够吸引,或许到两万点大关附近才会吸引更多入场抄底。
总体来看,港股短期仍在一个调整过程,正是之前收评分析指出,大盘上行无力,就会向下寻底。至于何时企稳,可将主板成交显著放量(1500亿以上),以及港股净流入的连续放大,比如达到30亿以上,作为一个企稳的先行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