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网站导航 开放平台 Sunday, July 6, 2025 星期日
  • 微信

【晨观方正】市场/新兴产业/科技&电子20211206

来源 外汇天眼 12-06 07:30
行业时事   【市场 | 赵伟】政策进入宽松周期 降准有利跨年行情(20211205)   【新兴产业 | 段迎晟】2022年EDR强制配备,安全业务增量爆发(20211205)

  行业时事

  【市场 | 赵伟】政策进入宽松周期 降准有利跨年行情(20211205)

  【新兴产业 | 段迎晟】2022年EDR强制配备,安全业务增量爆发(20211205)

  核心推荐

  【科技&电子 | 陈杭】“推荐”江化微:湿电子化学品专精特新小巨人,全球化空间巨大,有望借助大股东资源打造新材料平台(20211202)

  行业时事

  市场 | 赵伟

  政策进入宽松周期 降准有利跨年行情

  上周五,大盘超预期大幅走高,尤其是蓝筹股基本全线走强,近日市场“二八”现象明显,或与市场判断即将降准有关,本周大盘如何走势将为市场所关注,是高开低走,还是高开高走,还是如今年7月12日之后走势,市场正拭目以待,但无论何种走势,大盘震荡盘升的跨年行情不会改变。

  操作上,若大盘大幅高开,则先观望为主,不追高,等待盘中回调再关注不迟,若大盘并未大幅高开或平开,则可择机关注金融、地产、新能源、新材料、有色、机电、环保及“三低”底部股,回避“三高”股及退市风险股。风险提示:本报告基于技术分析和近期重要市场信息做出的综合判断,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可能发生异于预期的重大变化。

  新兴产业 | 段迎晟

  2022年EDR强制配备,安全业务增量爆发

  2021年4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实施GB 7258-2017第2号修改单相关事项的通知》,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进行了补充,通知明确:从2022年1月1日起,国内所有新生产的乘用车都强制要求配备EDR(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或配备符合规定的DVR(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什么是EDR?为什么需要EDR?EDR(Event Data Record)即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也就是俗称的“黑匣子”。这套系统主要负责记录车辆发生事故前后数据,包括发生碰撞前、碰撞时、碰撞后三个阶段的汽车运行数据。在汽车电子电气化时代,出于对事故清晰责任认定的需求,需要EDR设备对车辆发生事故时其行车数据进行详细记录。

  主机厂会优先选择EDR还是DVR? EDR的市场有多大?对DVR标准研究发现,其标准框架中明确要求的整车试验以及零部件试验流程偏多、繁琐,从成本来看,DVR的成本也显著高于EDR。总体认为,目前走EDR路线更有经济性。目前EDR整个功能模块单车ASP预估约300~400元。目前汽车处于景气周期,预测2022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将达2300万辆,按照增量EDR设备为80%左右测算,估计中国的EDR增量市场明年将达到55~74亿(未包括EDR数据提取工具价值),后续EDR单车ASP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EDR实际应用:与安全气囊强耦合,产业链玩家有哪些?由于EDR应用场景针对的就是汽车发生事故时的车辆数据记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与汽车安全产品一起发挥作用,目前主要的配备路径是集成于汽车安全气囊模块的ACU(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上。当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ACU感知碰撞强度信号,控制车内安全气囊的起爆,EDR则负责记录汽车速度、加速度、ABS状态、气囊状态、挡位、车辆制动状态和时间等汽车事故数秒内时的行车信息。EDR产业链玩家包括车规级MCU芯片公司、汽车安全相关公司,车联网相关公司。

  相关标的公司:均胜电子、启明信息、鸿泉物联、得润电子、韦尔股份等。

  风险提示:EDR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全球汽车景气度不及预期;相关技术快速迭代风险。

  核心推荐

  科技&电子 | 陈杭

  江化微:湿电子化学品专精特新小巨人,全球化空间巨大,有望借助大股东资源打造新材料平台

  国内新材料平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深耕湿电子化学品。江化微自2001年成立后就一直深耕湿电子化学品,产品包括超净高纯试剂和光刻胶配套试剂,供应国内头部半导体、面板、光伏公司,董事长殷福华拥有超过30年相关产业经验。湿电子化学品全球化空间巨大,公司前景广阔。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0年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50.8亿美元,同年中国湿电子化学品市场100.6亿元,我们预计未来中国增速将显著高于全球增速。欧美和日本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客户基础长期以来主导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依托新大股东国资背景,平台型发展迈入新阶段。公司选择与淄博财政局合作,并以此为切入点加速重点业务发展。淄博国资和7亿元现金定增项目将直接为公司提供大量现金和原材料资源。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龙头,未来边际向好趋势明显。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公司将分别从 1)下游价格传导、2)上游原材料跌价、3)优质产能释放,三大方面显著受益,拐点已至,未来可期。1) 下游议价已开启,下游涨价推进中。面对前段时间的原材料价格暴涨,公司着手和下游客户议价,Q4产品售价有望继续上涨。我们认为,随着公司议价流程逐步深入和上游原材料价格近期下降,公司有望利用终端价格传导的滞后性,未来持续受益。2)上游材料价格下降,公司成本有望持续优化。根据wind数据,主要化工原料如硫酸等售价已在21Q4开始骤降,上游原料价格下降将持续优化公司成本。同时,淄博国资的加入和定增项目的持续推进将利好公司上游材料端。3)优质产能释放:产品结构升级叠加产能快速释放,成长空间持续拓宽。江阴二期项目3.5 万吨于 2020 年投产,适用于高端半导体和面板产线。投资评级与估值:公司作为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龙头,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和高端产能扩张。公司未来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步入高速成长期。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8.6、16.18、21.86亿元,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1.67、2.44亿元,对应PE 111.76、34.65、23.79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四川基地和镇江基地产品不及预期;半导体材料景气度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