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Facebook将自己更名为Meta后,关于元宇宙的讨论就无处不在。但像英伟达(Nvidia)这样的公司已经在开发自己的虚拟世界了。而英伟达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Jensen Huang)对这一技术以及英伟达在其中的地位有着广阔的愿景。
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互联网的3D扩展,将比我们今天享受的3D物理世界大得多。同样地,虚拟世界的经济将比物理世界的经济大得多。你将有更多的汽车在虚拟世界中制造和设计,你会有更多的建筑物、更多的道路、更多的房子——更多的帽子、更多的包、更多的夹克。”
元宇宙题材发酵,硬件厂商获期待
“元宇宙”指涉一系列相互串联的虚拟世界。创建元宇宙的关键是缩小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差别,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扩展现实(XR)等沉浸式技术是通往元宇宙的路径,同时 5G、云计算、区块链、芯片等技术的成熟是构建完整元宇宙生态的保证。
虽然元宇宙听起是极具理想主义和未来主义色彩的概念,但已经有人测算出它的市场空间,且已有不少巨头押注于此。
根据 Bloomberg Intelligence 的数据,到 2024 年,与元宇宙相关的市场机会可能达到 8000 亿美元。就参与者来看,目前主要是游戏厂商、游戏硬件和社交媒体领域的公司将这一概念带入市场。
在游戏领域,Roblox 于今年 3 月登录纽交所,被冠以“元宇宙第一股”,上市首日估值突破 400 亿美元。进入 4 月,Epic Games 宣布获得融资 10 亿美元,并表示这笔资金将用于元宇宙相关业务开发。
在备受瞩目的互联网巨头阵营,Facebook 和微软最为激进。
Facebook 在不久前将品牌更名为 Meta,宣布了其希望在未来 5 年转型成为一家元宇宙公司的愿景。微软则表示要在未来几个月内推出微软元宇宙的软件工具。此外还有苹果等科技公司从 AR/VR角度切中这一市场。
不管是销售进入元宇宙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或是在虚拟世界中贩卖商品、服务和广告等,元宇宙世界的打开无疑会带来商机。而芯片始终是科技产业的底盘,即使市场扩展到新的宇宙。
有观点认为,随着科技巨头领头展开元宇宙基建运动,更多基础硬件和技术企业会扮演关键角色。游戏厂商、互联网大厂接连参战,半导体阵营也自然会派出选手。
“我们正处于大变革的边缘”
英伟达与元宇宙的联系来自其Omniverse平台,这是一个开源工具,允许用户构建虚拟世界。目前,大多数应用程序都是面向企业的。
黄仁勋对虚拟化、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加入所带来的机遇感到特别兴奋。在元宇宙中,机器人可以在数百万个场景中学习,然后作为一个更聪明的机器人上传到物理世界中。
黄仁勋说道:“在物理世界中,我们将有数百万个机器人,但在虚拟世界中,我们将有数十亿个机器人。数以亿计的机器人正在学习成为物理机器人——你可以让其中一百万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机器人。”
同样,另一种机器人——可以说是自动驾驶软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运行数百万个驾驶场景,以学习如何最好地应对,而没有在现实世界中学习的安全风险。
虽然元宇宙仍处于初期阶段,但黄仁勋说我们正处于大变革的边缘。他说道:“全宇宙(Omniverse)比人们想象的要近”。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有了 Omniverse,我们现在就有了创造新的 3D 世界或模拟我们的物理世界的技术。据介绍,Omniverse 可以被用来模拟真实世界的仓库、工厂、机器人、自动驾驶、甚至任务分神的数字孪生版本。
正式发售 Omniverse Enterprise 之外,黄仁勋还在当天的主题演讲中带来了 NVIDIA Omniverse Avatar 和 NVIDIA Omniverse Replicator 等多项最新发布和演示。他分享了使用 Omniverse Avatar 平台的多个使用案例,包括用于客户支持的 Project Tokkio 和用于视频会议的 Project Maxine。
英伟达于早在去年12月发布 Omniverse 平台的公开测试版。2021 年 4 月,英伟达首次发布面向企业用户的 Omniverse 平台,称过去两年已有超过 400 家企业对该平台进行评测。8 月 10 日,英伟达进一步宣布,Omniverse 将通过和知名开源 3D 动画工具 Blender、知名设计工具套件 Adobe实现集成,并将向数百万新用户开放。
据介绍,自 Omniverse公测版发布以来,已有70000多个创作者下载。此外,还有700多家公司的专业人士使用。这些公司包括宝马集团、CannonDesign、Epigraph、Ericsson、建筑公司HKS和KPF、Lockheed Martin以及Sony Pictures Animation。
业界预估,英伟达未来将力推 Omniverse Enterprise通用平台并加大对 B 端市场的布局。富国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未来 5 年内“元宇宙”可望帮英伟达创造 100 亿美元的市场商机。
有观点认为,建设元宇宙大致需要 10 年。获得华尔街看好的英伟达,在元宇宙未来没来之前股价先上天。
社科院专家:元宇宙面临四方面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左鹏飞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我们距离元宇宙基本场景的实现大概需要10-20年时间。
在左鹏飞看来,除了技术瓶颈以外,我们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如何确立元宇宙运行的基本框架?元宇宙是现实经济社会的场景模拟,其中涉及到价值观念、制度设计和法律秩序等一系列基本框架选择问题。
第二,如何避免形成高度垄断?元宇宙场景的实现,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同时又要实现超大规模的连接,因此元宇宙具有一种内在垄断基因。我们需要避免元宇宙被少数力量所垄断。
第三,如何维系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之间的正面互动关系?也就是用好元宇宙这把双刃剑,谨防人们沉浸在元宇宙场景中不能自拔,要发挥元宇宙的积极作用。
第四,如何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元宇宙的发展,需要搜集人们更多的个人信息,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左鹏飞认为,一方面,元宇宙的发展,会让更多的人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从上网时间来看,人类平均上网时间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而且青少年一代表现更加明显,元宇宙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肯定会进一步延长人类的“在网时间”。
另一方面,元宇宙的发展,将打破我们所习惯的现实世界物理规则,在虚拟空间,重新定义我们绝大部分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合作方式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元宇宙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取决于人类本身。
“因此,我们需要前瞻性研究元宇宙发展的原则规范、技术伦理等一系列内容,让元宇宙更好地服务人类,而不是成为时间黑洞,吞噬人类的未来。” 左鹏飞说。
IFS Markets风险警告:
此页面上提供的信息本质上只是一般性信息,并不构成对信息或要约采取行动的意见或建议。
此页面上的信息未考虑投资者的个人目标,实际情况,财务状况或需求。
强烈建议投资者在公司开设帐户或获得的服务/产品之前,寻求独立的专业建议。
此页面上提供的数据仅展示了一个时间点内的价格,这些价格受市场波动,市场上周期和其他市场发展的影响。过往表现并不代表未来表现。
请注意,此页面上的衍生品或产品交易具有很高的风险,投资者可能会损失全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