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网站导航 开放平台 Sunday, July 13, 2025 星期日
  • 微信

【晨观方正】市场/非银/医药/科技&电子/汽车2021115

来源 外汇天眼 11-15 07:30
今天是2021年11月15日星期一,农历十月十一日。每一个冬日的清晨,方正研究向您提供及时新鲜的研究观点,秉持“独立、客观、理性、真诚”的理念,珍重您的信任,保护您的投资。“每日新观点”将为大家带来:核心推荐【市场 |

  今天是2021年11月15日星期一,农历十月十一日。每一个冬日的清晨,方正研究向您提供及时新鲜的研究观点,秉持“独立、客观、理性、真诚”的理念,珍重您的信任,保护您的投资。

  “每日新观点”将为大家带来:

  核心推荐

  【市场 | 赵伟】潮涨潮落 —2022年度投资策略(20211114)

  【非银 | 韩振国】21Q3公募保有量点评:第三方市占率提升,天天基金增速超蚂蚁基金(20211113)

  【医药 | 唐爱金】集采边际影响逐渐减弱,关注全球视野和国产替代领军企业(2021112)

  行业时事

  【科技&电子 | 陈杭】“强烈推荐”华虹半导体:12寸车规级IGBT代工全球领先(20211114)

  【科技&电子 | 陈杭】“强烈推荐”北方华创:晶圆厂扩张“卖水人”,平台化布局刻蚀+沉积+清洗+热处理(20211114)

  【科技&电子 | 陈杭】“推荐”新洁能:布局碳化硅功率半导体(20211114)

  【科技&电子 | 陈杭】“推荐”中芯国际:产能明年全年依旧紧缺,临港项目箭在弦上(20211113)

  核心推荐

  市场 | 赵伟

  潮涨潮落 —2022年度投资策略

  2021年即将过去,资本市场将迎来崭新的,充满希望的一年。总结过去一年的经验教训,展望下一年度的市场行情,历来是资本市场辞旧迎新的方式,尤其是对下一年度的展望,各有各的不同,但却备受市场关注,逻辑就在于找出市场一致性预期,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规避潜在的市场风险。那么,我们对过去一年会有哪些要总结的,对新的一年A股市场将会有哪些判断?我们的观点是:2021年再创历史,2022年潮涨潮落。只有回顾历史,才能展望未来。2021年A股市场再创历史:2020年11月4日,我们发表了《2021年A股行情分析》年度策略报告,在报告中我们对2021年做了“七大判断”,回首这“七大判断”,我们的结论是对多错少。无论是结构行情判断,还是投资方式推理,除大盘涨跌幅空间外,我们对2021年的A股的判断还是基本准确的。那么,我们对于2022年A股市场系统性行情分析及结构性行情判断是怎样的?我们的观点是:2022年大盘走势为先扬后抑,波动幅度远超2021年,结构行情为主,系统行情为辅,一季度题材为主、蓝筹为辅,二季度蓝筹为主、题材低迷,下半年机会较低。原因在于:“防通缩”的货币政策将继续释放,推动实体经济加大投资力度,货币政策释放、全面注册制改革及促进出口的“三维度”,是2022年A股市场上半年上涨行情的逻辑,美联储下半年有望加息及A股历史规律,是2022年A股市场下半年回调的原因。对于2022年行情,我们的判断结论是:大盘波动空间加大,上半年扬为主,下半年抑为主,结构行情为主,一季度题材为主,二季度蓝筹为主。大盘先扬后抑、潮起潮落。大盘有望展开跨年度行情,按照大盘年度历史波动空间30%规律,再结合A股市场正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流动性的“双向扩容”将使大盘年度波动空间逐步降低,我们预计,2022年大盘低点到高点的波动空间在25%—30%左右,2022年大盘5年线上移至3250点附近,对大盘有较强支撑,可作为2022年大盘低点,大盘高点在4150点—4230点间概率大。行情结构为主、系统为辅。对于2022年的A股市场型态,我们认为,“跌出来的机会,涨出来的风险”的投资理念左右着投资方式,即仍为“交易型”市场为主,市场风险偏好仍较低,择股重于择势。风险提示:国内政策超预期宽松;美联储提前进入加息周期;市场波动加大。

  非银 | 韩振国

  21Q3公募保有量点评:第三方市占率提升,天天基金增速超蚂蚁基金

  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三季度基金代销机构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前100家名单。点评:1、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量小幅增长,受证券市场波动影响,股票+混合公募保有量略微有所下降。三季度前100家代销机构非货币公募基金的保有规模分别为76586亿(环比增长3.54%),相比二季度13.53%的增速有所下降。股票+混合公募保有量累计61572亿,环比下降0.02%。

  2、银行保有规模仍占据第一,市占率超过半壁江山,但逐季下降。三季度银行的非货公募保有量为41564亿(环比减少0.07%),仍占最大的市场份额54.27%,但市占率下滑1.96个百分点。股票+混合公募保有量为36405亿(环比减少0.49%),占比59.13%,下滑0.28个百分点。

  3、 第三方机构保有量持续提升,进一步挤压券商份额,天天基金网增速超过蚂蚁基金。第三方机构非货基的保有规模环比增长17.18%,市占率持续提升,从一季度的27.4%至28.81%,再提升到35.53%,环比提升3.79个百分点。蚂蚁基金的非货基保有规模11954亿元、环比增长12.84%,是唯一一家保有量过万亿的机构,占前100家机构总保有量的15.61%。股票+混合基金规模为6584亿,环比增长3.34%,增速有所放缓。天天基金网的非货币/股票+混合基金的保有量分别为5783亿和4841亿,环比增长13.95%和9.65%,增速超过蚂蚁金服。券商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非货币基金保有量环比减少9.12%,市占率下降 1.83%。股票+混合基金保有规模环比下降10.34%,市占率下降1.76个百分点。

  4、基金发行规模趋缓,预计第三方的市占率仍将继续提升,券商寻求买方投顾模式突破。预计第三方代销平台的市占率还会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平台的低价策略和便捷操作将继续吸引投资者,从而挤压券商和银行的空间。券商已加快基金投顾业务的布局,寻求从卖方模式向买方投顾模式的突破。投资建议:关注受益于财富管理、且互联网平台优势明显的东方财富,以及基金投顾业务布局卓有成效的券商。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发生重大转变;A股市场风险偏好下行;财富管理发展进程不达预期。

  医药 | 唐爱金

  集采边际影响逐渐减弱,关注全球视野和国产替代领军企业

  本周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0.09%,板块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9%,在28个一级子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2位,处于中游位置;其中医疗器械周涨幅最大(涨幅为2.10%),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3.09%。涨幅最小的为医疗服务-2.10%(相对沪深300:-1.11%)近期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预计对医疗服务及非刚需医药消费等业务复苏仍有影响,对疫情检测、新冠特效药及相关CMO/CDMO有积极带动作用。辉瑞公布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的临床Ⅱ/Ⅲ期实验数据显示该药物能使因新冠住院或死亡的风险降低89%,疗效优于此前预期,情绪上对新冠疫苗行业或有压制。

  CXO行业出现大面积回调(平均幅度CRO >CDMO),医疗服务板块近月来持续调整,主要原因仍为估值相对高位板块的风险释放,叠加疫情复发等事件影响。目前CXO行业高景气度仍持续,在手订单和新建产能仍可保证公司近几年较好增长,仍具有较好的长期配置价值。

  药品带量集中采购已常态化,政策边际影响减弱、但长期压力仍在、集中化程度势必继续提升,两极分化愈加明显,龙头企业优势愈发集中。第六批胰岛素专项集采有望使国内胰岛素企业获得市场份额的提升。生物医药板块(SW)当前33倍估值,低于历史平均估值中枢,估值压力已经得到释放,目前进入配置区域,我们建议重点配置以下投资主线:(1)高端医疗器械受益进口替代加速和医疗新基建进程:迈瑞医疗国产设备龙头;开立医疗内窥镜设备国产龙头加速进口替代。(2)多省市中药配方颗粒有望纳入医保:建议关注中国中药。(3)集采降价预期见底企稳回升:万孚生物POCT龙头,常规业务稳步恢复,静待海外市场上量及国内基层医疗机构扩容;联邦制药胰岛素产品线齐全,有望受益集采上量;长春高新、安科生物生长激素多省联盟的集采降价预期落地企稳回升。(4)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关注新冠药后期治疗性药物的临床进展:前沿生物,开拓药业。(5)科研创新推动科研服务持续高景气,建议关注超预期高速成长企业:诺禾致源,洁特生物。(6)原料药/CDMO全球份额提升&制剂国际化:普洛药业,健友股份。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出预期;集采降价幅度高于预期;国际化进程不达预期;进口替代不及预期。

  核心推荐

  科技&电子 | 陈杭

  华虹半导体:12寸车规级IGBT代工全球领先

  11月11日,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52亿美元,同比增长78.5%;归母净利润0.51亿美元,同比上升187.1%。ASP与产能利用率双升,业绩表现强劲。受益于各主要技术平台产品平均销售价格的提升和极高的产能利用率,公司销售收入再度创出历史新高,达到4.515亿美元,同比增长78.5%,环比增长30.4%;毛利率持续保持稳定,并上升到了27.1%,同比上升2.9%,环比上升2.3%;归母净利润0.51亿美元,同比上升187.1%。紧抓市场机遇,12英寸IGBT产出持续上升。2020年华虹半导体将8英寸IGBT技术导入12英寸生产线,并成功建立了IGBT晶圆生产工艺,产品顺利通过了客户认证,成为全球首家同时在8英寸和12英寸生产线量产先进型沟槽栅电场截止型IGBT的纯晶圆代工企业。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其他功率转换应用市场的高速发展,IGBT产品需求持续上升,目前公司12英寸IGBT产出已超10,000片晶圆,各项电性参数均保持优异水平。DCF估值:69.2港币我们通过DCF的方式计算出当前股价合理价值在8.9美元,按照2021年11月12日汇率7.79换算,约为69.2港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15.9/20.2/24.1亿美元,归母净利润2.0/2.4/3.2亿美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盈利预测的不可实现性和估值方法的不适用性。

  科技&电子 | 陈杭

  北方华创:晶圆厂扩张“卖水人”,平台化布局刻蚀+沉积+清洗+热处理

  平台型设备企业,布局刻蚀/沉积/清洗/热处理核心赛道。2017年七星电子与北方微电子重组后,北方华创半导体设备布局涵盖刻蚀、沉积、清洗、热处理、检测等多环节,下游覆盖逻辑、存储、功率、三代半、光伏、面板等多领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平台型半导体设备供应商。下游逻辑/存储/功率/三代半扩产,设备资本支出继续维持高位。IDM与Fab厂方面未来几年合计扩产投资金额超4000亿元;第三代半导体产线投资金额也达700亿元;龙头光伏企业合计扩产金额超百亿。我们预计2021-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需求将分别达到1122亿元、1320亿元、1545亿元、1639亿元,设备资本支出将持续维持高位态势。贸易争端威胁供应链安全,国产替代需求迫切。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呈现日、欧、美供应商垄断态势,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综合自给率仅近7%。大国博弈背景下,保证产业供应链安全迫在眉睫;国产化推动下,国内设备厂商厚积薄发,持续加快产品研发与应用验证周期,未来前景无限。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3.8/136.7/18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14.6/18.7亿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

  科技&电子 | 陈杭

  新洁能:布局碳化硅功率半导体

  11月12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0.14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4.5亿元,用于公司产能建设及产品品类扩张。主体内容:定增三大募投项目,助力产品结构升级。抢先布局SiC/GaN,率先占领技术高地。功率半导体加码,把握国产替代机遇。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16.0/21.0/26.7亿元,归母净利润4.2/5.3/6.7亿元,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采购价格波动;盈利预测的不可实现性和估值方法的不适用性。

  科技&电子 | 陈杭

  中芯国际:产能明年全年依旧紧缺,临港项目箭在弦上

  11月12日,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三季度实现营收92.81亿元,归母净利润20.77亿元。三季度营收和毛利率双创新高,四季度势头依旧强劲。成熟制程依旧紧缺,先进制程持续拓展。产能缺口依然很大,明年景气度依然向好。克服万难,资本开支按计划推进。成立临港合资公司,临港项目箭在弦上。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7.2/440.0/503.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04.2/97.1/110.4亿元,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实体清单加大供应链不确定性;产能扩张不及预期;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

  汽车 | 段迎晟

  均胜电子:国资入局彰显信心,安全业务曙光在即

  2021 年 11 月 11 日,公司发布汽车安全事业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公告,公司新设汽车安全事业部境内控股主体安徽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控股有限公司,并在安徽均胜控股层面增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其中先进制造业基金二期现金出资 15 亿元人民币,合肥建恒新能源现金出资 6 亿元人民币,肥西产投现金出资 4 亿元人民币对安徽均胜控股进行增资。事件点评:收购整合驱动营收高增,安全产品市占率高汽车安全业务是公司占比最大的业务,2020 年汽车安全业务营收 331.3 亿元,占总营收 69%,相比 2015 年 76.7 亿增长 455.8%。公司自上世纪起开始涉足汽车安全市场,经过 2016 年收购美国KSS,2018 年收购日本高田优质资产,均胜安全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主被动安全系统供应商,总体量接近世界第一大供应商。其中安全带和方向盘业务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分别占有市场份额 28%和 26%。安全气囊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二,占有市场份额 33%。随着汽车行业整体需求不断上升,叠加汽车安全产品单车价值量提升,汽车安全市场未来前景广阔。安全业务止血在即,国资入局彰显信心过去几年,均胜安全业务处于收购整合期,整合费用高叠加产品毛利率偏低,拖累公司整体业绩表现和估值。2021 年 Q3,芯片扰动叠加海外运输成本高涨,导致公司业绩短期进一步承压。但目前公司并购整合接近尾声,整合费用逐年递减,成本结构优化叠加新订单周期开启,安全业务止血在即,有望扭亏为盈。公司此次得以引进国资入局安全业务,证明均胜安全低谷期已过,彰显合肥政府对均胜安全业务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司安全业务客户主要为福特、大众、丰田等海外客户,通过引进本土战略投资者,有利于优化公司资产配置,补充公司经营现金流,并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公司汽车安全业务在国内的市占率,扩大在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驾驶领域的市场份额。 投资评级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1年~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9.20、13.91亿元,2022、2023年对应PE为 29.25、19.35x,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反复,影响企业经营;全球汽车景气度不及预期;公司海外并购加大管理难度并带来商誉减值风险;整合进度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