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网站导航 开放平台 Sunday, August 3, 2025 星期日
  • 微信

预警!非农携美联储决议重磅来袭

来源 外汇天眼 11-01 16:43
重磅消息!本周可谓是年内最重要央行超级周。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澳洲联储等多家全球主要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Taper(美联储)、加息(英国央行)、放弃/变更收益率目标(澳洲联储)等诸多重大央行政策变动可能一一出台。同时,美国

  重磅消息!本周可谓是年内最重要央行超级周。

  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澳洲联储等多家全球主要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Taper(美联储)、加息(英国央行)、放弃/变更收益率目标(澳洲联储)等诸多重大央行政策变动可能一一出台。

  同时,美国劳工部将公布10月份的非农就业报告。投资者还要密切关注全球抗疫的最新进展、伊朗核谈判、美国的供应链危机,以及美国政府的加税和经济刺激计划等。可以预见,这个年内空前的央行超级周也料将进一步引爆金融市场行情。

  北京时间周四20:00, 英国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会议纪要以及货币政策报告。在一些官员最近表示对价格压力感到担忧之后,英国央行的利率决定成为了一个悬念。

  投资者倾向于押注加息,他们认为英国央行行长贝利的一系列鹰派干预措施,已令加息成定局。但本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9月的通胀率从8月份的3.2%意外下滑至3.1%,使得经济学家纷纷表示,“加息可能要缓一缓了” 。

  巴克莱称,目前可以基本排除英国央行在11月加息。如果要解决英国的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将于12月加息15个基点,随后分别于明年2月和5月各加息25个基点

  美联储FOMC召开政策会议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公布利率决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随后将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次会议备受瞩目,可能会拉开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序幕。投资者还将留意近期通胀飙升可能迫使美联储最终以比预期更快速度加息的信号。

  上周联邦基金期货的价格已经反映出美联储2022年6月加息的可能性超过80%,同时也完全消化了7月加息的可能性。高盛集团经济学家表示,其预计通胀将迫使美联储在2022年7月加息,较此前预计的时间提前一年;2022年11月将进行第二次加息,之后将每年加息两次。

  中金研究认为,11月FOMC美联储正式宣布减量应该是大概率事件,这已经成为市场普遍共识,按部就班的减量并不存在预期差和意外。重点在于速度。鲍威尔在9月FOMC会议透露了可能的速度,即明年年中结束。

  预计货币政策声明中对于缩债步伐的措辞将带有条件,即该计划并非“预先设定”(与2013年宣布缩债计划措辞类似),或可以根据经济状况变化进行调整。声明料强调,尽管减少了资产购买,但仍将存在大量的货币宽松,因为美联储仍在购买资产。

  如果假设taper从11月开始到明年6月结束,对应每次减少200亿美元。因此超出这一速度的减量可能诱发市场紧缩过快的担忧,进而推升利率和美元。相反,如果此次没有宣布taper或者宣布12月才开始,则利好风险情绪。

  高盛:美联储将于明年7月加息!

  高盛集团的经济学家们表示,目前他们预计通胀将迫使美联储在明年7月加息,比之前的预期提前一年。

  JanHatzius等经济学家上周五在一份致客户的报告中指出,预计美联储庞大的资产购买计划缩减停止后不久,就会将基准利率从0-0.25%的区间上调。他们预计,美联储2022年11月将会第二次加息,随后将每年加息两次。

  外界预计,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等官员本周将宣布,从11月或12月开始放慢资产购买的步伐,幅度为每月150亿美元左右。虽然决策者们之前对在2022年还是2023年开始加息的预期存在分歧,但投资者们最近几周愈发断定,通胀将迫使其在明年加息。

  高盛的经济学家们表示,他们做出这一新预测的主要原因是,现在预计通胀将比之前认为的更加顽固。他们现在预计,在缩表结束时,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仍将高于4%。

  他们在报告中说:“我们认为,从缩表到加息的无缝衔接将因此成为阻力最小的一条路径。”

  美联储既有通胀目标,也有就业目标。虽然美联储曾表示希望在加息前实现就业最大化,但Hatzius和他的同事们表示,在通胀远高于目标,且就业机会较为充沛的情况下,官员们可能会得出结论,认为剩余的劳动力疲软大多是结构性或自愿性的。

  ,虽然这份报告可能不会影响到周四决议,但仍然会影响美联储未来的加息预期。

  假如10月非农就业数据强于预期,可能使美联储更快达到加息的条件。

  FOMC会议后,美国劳工部将于周五公布10月非农就业报告。虽然这份报告可能不会影响到美联储周四的决议,但仍然会影响美联储未来的加息预期。假如10月非农就业数据强于预期,可能使美联储更快达到加息的条件。

  随着美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出现拐点和企业上调薪资水平,劳动力有望逐步回归,机构预测上月新增就业岗位42.5万,失业率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至4.7%。

  此外,9月 ISM制造业、非制造业指数、工厂订单月率、10月贸易帐等指标也值得投资者留意。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