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并一举突破93.50关口,创下年内新高。在此背景之下,美元兑人民币也随之突破6.50关口。因此,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第二大经济体当下面临的经济风险对美元构成支撑。而本周美元指数连续下挫打破了此种观点。面对此种情况,市场普遍认为美元走弱使得人民币难以大跌,后市人民币上涨空间或因此而受限。
近日,有多家投行撰文指出,当下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面临疫情、地缘局势等风险,美元正从这一不同寻常的地方获得提振。
其中,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投资分析师表示,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较之前有所下降,这种因素对美元走强构成支撑。但同时,该因素也使得人民币保持在一个窄幅的范围内波动,这对美元上涨构成了限制。这位分析师还补充到,尽管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困境表明其面临的风险“相对较高”,但在美元逐步走强的大环境下,人民币的表现依旧将好于除美元之外的其他货币。
美银美林外汇策略分析师Matthew Hornbach也表示,在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作为美联储广义美元指数的组成部分,在小范围内波动的人民币限制了美元指数的上涨幅度。
Matthew Hornbach进一步解释道,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依旧非常强劲,该国决策者可能更愿意保持人民币汇价稳定,以便于稳定市场情绪。同时,这也是第二大经济体外汇政策阻止美元出现更有意义上涨的原因。
虽然美银美林、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投行表示人民币不会大幅下跌,但他们认为,如果人民币大幅走弱,这可能意味着美元涨势已进入最后阶段。
这也正好验证了富国银行此前的警告,即随着投资者重新考虑第二大经济体监管和经济方面的担忧,接下来几周人民币可能最多下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