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市场传来重磅消息!
伊朗总统选举正式拉开序幕
据伊朗官方通讯社伊通社报道,当地时间18日上午7时,伊朗第13届总统选举正式拉开序幕。7时许,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伊玛目霍梅尼侯赛尼耶清真寺第110号投票站投下选票,并发表讲话。
哈梅内伊表示,选举日属于伊朗民众,民众将用选票来决定国家未来几年的命运和总体任务。他强调,反复邀请伊朗民众参与选举,一是因为参与选举有利于民众自己,二是因为这会给伊朗在国际舞台上带来优势。哈梅内伊再次呼吁民众积极参与投票,并表示每个伊朗人的选票都很重要,“每一张选票都可能带来变化,是每个人的一张一张选票组成了国家的千万张选票”。
据悉,除总统选举投票外,伊朗地方议会选举、专家会议补选、伊斯兰议会补选投票也在同日举行。
美参议院提案:对半导体投资提供25%税收抵免
为促进美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赢取全球性的战略优势,继上周520亿美元芯片行业支出议案之后,当地时间周四(17日),六名美国参议员组成的跨党派小组再提出一项议案:为半导体制造业投资提供25%的税收抵免
根据周四的两党议案,税收抵免将适用于制造设备投资和制造设施的建设投资,法案还包括对芯片制造和制造芯片所需专用设备的激励措施。
该法案是美国提高国内芯片供应做出的最新努力,以应对全球芯片短缺造成的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生产中断的问题。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强化本土芯片行业竞争力的一项法案:参议院以68票赞成、32票反对的结果批准了520亿美元的支出,用于增加美国在半导体和电信设备方面的生产和研究,其中20亿美元用于汽车制造商使用的芯片。
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上月表示,520亿美元可以令美国新建七到十家半导体工厂。他预计政府资金将在芯片生产和研究上,产生“1500多亿美元”的投资。
台积电TSMC)、荷兰芯片制造商NXP Semiconductors NV、以及英特尔和美光科技等在美公司都有可能受益。
跨党派小组周四没有立即提供新提案的成本估算。
但支持人士指出,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和微电子产品生产中的份额已从1990年的37%降至12%。
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Ron Wyden表示,美国不能允许外国继续把美国制造业吸引到海外,“这将增加我们经济的风险,让美国工人失去高薪工作。”
“这项新法案将进一步帮助美国制造商在本土生产半导体芯片,以避免这种(芯片)短缺再次发生。”该法案的共同发起人、民主党参议员Debbie Stabenow在一份声明中称。声明还表示,将为国内半导体制造业提供“合理且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称赞该提议,称将“加强国内芯片生产和研究,这对美国创造就业、国防、基础设施和半导体供应链至关重要”。
美联储加息预期立竿见影:大宗商品降温
在美联储公布议息决议之后,周四主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多数出现下跌,当中以贵金属钯金和铂金最为明显,分别下跌超过11%和6.9%。
其他品种方面,玉米期货下跌近7%,铜期货下跌4.6%,油价也一度跌超3%、不过之后出现反弹。内盘工业金属普跌,截至周四夜盘收盘,沪铜跌2.59%,沪铝跌1.47%,沪锌跌3.49%,沪铅跌1.37%,沪镍跌0.84%,沪锡跌1.68%。
根据CNBC统计,如果将时间轴拉长至本周的话,几乎所有主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均出现了下跌,其中玉米和大豆录得两位数跌幅。大豆期货已经抹去了2021年的涨幅,较5月的八年高点下跌超过20%。本周截止目前,大豆基金累跌超12%,如果跌幅保持,将创下纪录以来最大单周跌幅。木材下跌接近10%。而其他主要品种的跌幅也大多超过4%。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一路上涨。截至发稿,美元指数报91.93,本周已经上涨超过1.5%,在周三和周四两日更是连续拉出阳线。
上日,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美联储保持购债规模不变,上调政策利率区间上下限IOER和逆回购利率,声明未提缩减QE,重申通胀因暂时性因素上升。点阵图显示,70%以上联储官员预计2023年加息,60%以上官员预计同年加息两次,而3月预计2023年加息的官员不到40%。
美联储立场较市场预期表现鹰派,使得华尔街“不敢”继续看空美元。会后,高盛和德意志银行双双放弃了短期内对美元贬值的预测。
德意志银行认为,美联储为欧元/美元上行提供的支撑已不复存在——目前“美国收益率曲线前端实际利率重新定价的空间更大”,“波动性也有上升空间”,这两个因素都对美元有利。在强势美元期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走低。
彭博的评论员Jake Lloyd-Smith在一篇分析文章当中表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在接下来的季度当中可能会出现重大转折,此前疫情当中所出现的疯狂涨势将被更加温和的表现取而代之。
他认为,大宗商品作为资产类别并不会一蹶不振,但想要获得收益则会更加困难。
对于大宗商品难以上涨的原因,他给出了以下几个理由:
其一、在接下来的3个月当中,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国央行将继续缩减货币刺激措施;
其二、助推商品价格上涨的供应瓶颈将被打通;
其三、美元的复苏可能将成为另一个不利因素。
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观点。
分析人士的观点指出,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放缓或下跌,并不意味着CPI或PPI数据飙升是一个错误信号,毕竟在经济复苏背景下仍有许多领域存在供应短缺或需求旺盛现象,并使相关商品价格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