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网站导航 开放平台 Tuesday, July 15, 2025 星期二
  • 微信

6.14征信记录关爱日特别宣传

来源 外汇天眼 06-11 12:05
2021年6月14日是全国第十四个“信用记录关爱日”。随着金融活动越来越频繁,征信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重要。它影响到了住房、买车、上学、出行。那么关于征信知识大家都知道多少呢?值此6.14征信记录关爱日,结合中国人民

  2021年6月14日是全国第十四个“信用记录关爱日”。

  随着金融活动越来越频繁,征信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重要。它影响到了住房、买车、上学、出行。那么关于征信知识大家都知道多少呢?

  值此6.14征信记录关爱日,结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总结的常见问题以及我行在受理征信相关询问时总结的问题,整理如下,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征信。

  一、什么是个人信用报告?

  答: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出具的记录您过去信用信息的文件,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它可以帮助您的交易伙伴了解您的信用状况,方便您达成经济金融交易。

  二、征信信息从哪里来?

  答:征信机构从信用信息产生的源头采集信息,具体来说,征信信息主要来自以下两类机构:

  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专业化的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

  其他机构。包括个人住房公积金中心等机构。

  此外,上述部分机构还提供个人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而这些信息是由个人在办理业务时提供给这些机构的。

  三、消费者本人可以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吗?

  答:当然可以,这是个人作为信用报告主体的知情权,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个人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

  四、我的户口在外地,可以在居住地查自己的信用报告吗?

  答:可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无论在哪里,您都可以到所在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征信查询大厅或人民银行指定的商业银行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网点进行查询。

  五、我能查询家人或朋友的信用报告吗?

  答:在没有得到他人授权的情况下,个人是无权查询他人信用报告的。但如果您取得了他人的授权,应提供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授权委托公证证明供查验,同时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并留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授权委托公证证明原件备查。

  六、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贷信息是从何时开始采集的?

  答:截至2004年尚未还清及2004年之后新发生的信贷信息。

  七、贷款已经结清,或者信用卡已经注销,之前的不良信息还会在信用报告上展示多久?

  答: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不良信息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展示5年。

  八、为什么个人信用报告中不区分“善意”欠款与“恶意”欠款?

  答: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是对个人过去信用行为的客观记录,并不对个人的信用好坏进行定性的判断,不对欠款进行“善意”欠款或者“恶意”欠款的区分,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其次,商业银行等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机构会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其他信息对客户的履约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判断。因此,个人信用报告中不区分“善意”欠款与“恶意”欠款。

  九、为什么要特别关注“查询记录”中记载的信息?

  答:查询记录中记载了查询日期、查询操作员、查询原因和当年互联网查询次数等信息,据此可以追踪您的信用报告被查询的情况。对个人而言,您应当特别关注“查询记录”中记载的信息,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其他人或机构是否未经您授权查询过您的信用报告。

  第二,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您的信用报告因为贷款、信用卡审批等原因多次被不同的银行查询,但您的信用报告中的记录又表明这段时间内您没有得到新贷款或申请过信用卡,可能说明您向很多银行申请过贷款或申请过信用卡但均未成功,这样的信息对您获得新贷款或申请信用卡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您发现您的信用报告被越权查询时,可以向查询机构质询,也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反映。

  同时,您也应了解,贷后征信查询是信贷业务贷后的日常管理手段之一。通过贷后征信查询,借贷机构能及时全面了解借贷人的整体负债和风险水平,从而对借贷人在本机构的信贷产品进行贷后管理,直至借贷关系终止。贷后征信查询可及时发现风险事项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各金融机构因内部制度、预算考量不同,贷后查询的频率也不同,贷后管理征信查询属于正常风控手段,借贷人需要在申请和使用贷款产品的过程中授权借贷机构为贷后管理的目的查询征信。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