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1.3%,预期涨1.6%,前值涨0.9%;5月CPI环比下降0.2%,前值为下降0.3%。中国5月PPI同比上涨9%,预期涨8.3%,前值涨6.8%;5月PPI环比上涨1.9%,前值为上涨0.9%。
CPI温和回升,通胀无忧。猪周期快速步入下行阶段,猪价持续走低并成为食品价格的主要拖累,而蔬菜、水果等供应充足,价格或继续维持弱势;进一步考虑基数因素,预计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将维持低位。与之相反,原油、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保持强势,导致下游制造业消费品价格普涨,同时,疫情改善后,服务业加快复苏,服务价格延续升势,预计非食品价格将继续小幅回升。综合来看,下半年通胀压力不大,CPI料将继续温和回升。
大宗商品涨幅放缓,PPI回升势头或放缓。5月中旬以来,在保供稳价的一系列政策调控下,钢材、铜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未来两个月将进入高温多雨的季节性需求淡季,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或放缓,同时,随着基数逐步抬升,PPI的回升势头或将放缓。不过,三季度后期随着需求重回升势,在供应紧张迟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仍有重新上行的风险。
尽管大宗商品持续涨价令PPI涨幅大幅扩大,但由于内需修复速度放缓,PPI向CPI的传导压力可控,同时,国内食品价格持续走弱,CPI通胀压力有限,通胀因素不会对货币政策造成制约。目前来看,尽管经济复苏势头良好,但复苏结构仍不平衡,尤其是服务业还未完全修复,仍需宏观政策的呵护,预计三季度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狭义流动性维持适度宽松的状态。
对于大宗商品的走势,我们认为当前多空因素交织,一是,需求较前期有所走弱;二是,部分品种供应紧张的局面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三是,政策的博弈加剧,一方面,国内保供稳价与环保、安检等政策节奏较难把握,另一方面,市场对美联储Taper预期变化较快。因此,当前缺乏有力的主线逻辑,大宗商品或进入震荡调整阶段,双向波动幅度较前期有所提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1.3%,预期涨1.6%,前值涨0.9%;5月CPI环比下降0.2%,前值为下降0.3%。中国5月PPI同比上涨9%,预期涨8.3%,前值涨6.8%;5月PPI环比上涨1.9%,前值为上涨0.9%。
5月CPI同比上涨1.3%,前值为涨0.9%,低于预期的1.6%。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3%,前值为下降0.7%,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前值为上涨1.3%。具体来看:
(1)供给充足叠加需求季节性走弱,食品价格延续跌势。从环比上看,5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7%,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生猪生产不断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11.0%;鲜菜和鲜果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5.6%和2.7%;受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及饲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淡水鱼价格继续上涨9.9%;受蛋鸡存栏量下降、饲料成本上涨及气温升高产蛋率下降等因素影响,鸡蛋价格上涨3.3%。
往后看,生猪存栏持续回升,大肥猪加快出栏,猪肉供应充足,猪价大跌继续拖累食品价格;与此同时,鲜菜鲜果正值时节,供应相对充足,价格可能继续维持弱势;进一步考虑基数因素,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或继续保持低位,而进入四季度,随着基数走低,食品价格同比或出现回升。
(2)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动非食品价格回升。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持平,其中,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7%和1.9%;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电冰箱、电视机、台式计算机和住房装潢材料等工业消费品价格均有上涨,涨幅在0.3%—1.2%之间;夏装新品上市,服装价格上涨0.3%。
往后看,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且随着夏季的来临,价格有进一步上行的风险,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强势,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下游主要制品价格普遍上涨。此外,服务行业加快复苏,服务价格延续升势。总的来看,预计非食品价格将继续回升。
(3)CPI温和回升,通胀无忧。猪周期快速步入下行阶段,猪价持续走低并成为食品价格的主要拖累,而蔬菜、水果等供应充足,价格或继续维持弱势;进一步考虑基数因素,预计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将维持低位。与之相反,原油、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保持强势,导致下游制造业消费品价格普涨,同时,疫情改善后,服务业加快复苏,服务价格延续升势,预计非食品价格将继续小幅回升。综合来看,下半年通胀压力不大,CPI料将继续温和回升。
5月PPI同比上涨9%,预期涨8.3%,前值涨6.8%;PPI环比上涨1.6%,前值为上涨0.9%。具体来看:
(1)从环比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需求稳定恢复,国内工业品价格继续上涨。PPI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其中,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上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1.7%,涨幅扩大1.3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由降转涨,上涨4.4%。受火电厂“迎峰度夏、增加储备”影响,动力煤需求较旺,拉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10.6%,涨幅扩大7.8个百分点。受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6.4%,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国际市场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较多,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4.4%,涨幅扩大2.3个百分点。此外,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上涨1.3%,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
(2)从同比看,新涨价和翘尾因素共同作用,PPI涨幅进一步扩大至9.0%。据测算,在5月份9.0%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0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6.0个百分点,扩大1.7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价格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99.1%,扩大13.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8.1%,扩大8.1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34.3%,扩大10.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0.4%,扩大3.5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29.7%,扩大16.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0.9%,扩大3.4个百分点。
(3)大宗商品涨幅放缓,PPI回升势头或放缓。5月中旬以来,在保供稳价的一系列政策调控下,钢材、铜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未来两个月将进入高温多雨的季节性需求淡季,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或放缓,同时,随着基数逐步抬升,PPI的回升势头或将放缓。不过,三季度后期随着需求重回升势,在供应紧张迟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仍有重新上行的风险。
尽管大宗商品持续涨价令
金融投资者,站在时代前沿,感受市场脉搏,需要全面的行业视角,深入的理性分析,现在,研究院升级后首秀力作——2021年期市前瞻《大时代,新变局》,将助您的行情解读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