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网站导航 开放平台 Thursday, March 28, 2024 星期四
  • 微信

扩容的夏天,一览投资人眼中的L2赛道密码_IOSG Venture_火星财经

来源 中金网 01-01 00:00
摘要: 如何捕捉扩容赛道的投资机会,成了行业内机构乃至普通人都十分关注的话题。来源于火星财经专栏作家IOSG Venture

  扩容的夏天,一览投资人眼中的L2赛道密码IOSG Venture2022-01-20热度: 17219如何捕捉扩容赛道的投资机会,成了行业内机构乃至普通人都十分关注的话题。

  原文标题:《扩容的夏天,投资人眼中的L2赛道密码|第八届老友记Panel精彩回顾》

  前言

  随着扩容赛道不同项目的先后上线与异彩纷呈的生态表现,如何捕捉扩容赛道的投资机会,成了行业内机构乃至普通人都十分关注的话题。2021 年 12 月 18 日,第 8 届老友记扩容峰会上,加密行业各大投资机构齐聚一堂,共话扩容赛道。他们是:ChainNews的Chief Editor Feng Liu (MC), HashKey Capital的Managing Director Deng Chao,Primitive Ventures的Founder Dovey Wan,Sky9 Capital的Partner Vincent Niu,SNZ的Investment Partner Frank Li,以及 IOSG Ventures的Founding Partner Jocy Lin。

  以下是全文回顾,欢迎查阅!

  ???? Moderator — Feng Liu(ChainNews)

  感谢各位,也特别感谢在场的观众,因为挺晚了,但是大家还在一直坚守学习。我是刘峰,非常高兴能够和在座特别优秀的顶级投资人聊聊关于区块链扩容这个话题。今天其实从早到晚已经讲了一天,我有点特别恍惚的感觉。如果不是2021年,我都会觉得所有这些话题在4年前、3年前、2年前、1年前,年年都在讲,到现在还是在讨论同样的话题。各位都看得挺多的,也在这个行业当中一直努力学习,那么想请嘉宾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看到在过去这几年关于扩容的话题的演进,特别是过去跟现在的讨论有什么质的区别,你们看到市场上有什么大的变化,也可以自我介绍一下。

技术

  n

  Deng Chao —(HashKey Capital)

  大家好,我叫邓超,谢谢主办方组织这个活动,我们是一家位于香港和新加坡的投资机构,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可以跟大家做分享。

  Dovey Wan — (Primitive Ventures)

  大家好,我是Dovey。我们在新加坡、波士顿、旧金山都有我们的伙伴,我们投资的方向也非常多,因为看了比较多的周期,也可以好好聊。如果不是特别技术的朋友,可能对Scaling并没有一个很强的具体的概念。但其实我想说一个更加宏观的事情,技术优越性对我们这个行业意味着什么。

  Vincent Niu — (Sky9 Capital)

  大家好,我之前是做DApp Review,然后DApp Review被币安收购了,我个人在过去几年里也在关注DApp生态的投资。Sky9 Capital其实是一个传统的基金,但是我们有一部分钱在布局原生区块链的项目。

  n

  Frank Li — (SNZ)

  我是Frank,现在是SNZ的投资合伙人,它相对是比较老牌的机构,从以太坊开始,包括后来公链生态技术投得比较多。我个人是技术背景,所以一直对技术相关的比较感兴趣,也是一直在长期关注。

  Jocy Lin — (IOSG Ventures)

  我觉得今天大会的主题都是关于扩容,扩容在最近的一两年整个赛道非常的热,包括我们活动的co-host Arbitrum 今天在Binance上也开放支持充提:用户不需要再等7天就可以把钱提出来。我们内部的预测是未来的一年时间内,Layer1里面80%的交易量会迁移到Layer2扩容方案平台上。

  过去几年,Rollup这个方向的技术一直在更替,并且在资本市场上所有做Layer2不同技术方案的公司拿到了越来越多的钱。今年纷纷上线的Arbitrum,StarkWare代表了新兴的Rollup开始在区块链扩容领域崭露头角。

  在Zk-Rollups里面,我们看到StarkWare和zkSync:zkSync从1.0迭代到2.0、StarkWare除了今年大火的dydx,还有一些定制的dapp也在陆续上线,目前接近5100万笔交易,整个锁仓量也有数十亿美金的规模。

  而在Optimistic Rollups里面,Arbitrum的生态一下上线了100多个应用,整个网络的交易规模也接近数百万笔。Optimism每周的交易量也能够达到几十万笔。整个Layer2的方向,都往低手续费、高TPS的方向转变。

  老生常谈都是Layer2,但是最近有一个新的概念很有意思:模块化区块链。区块链的安全,由数据可获得性、可用性,还有执行层这三个方面来构成。但是如果这三个角色都要一个区块链来完全承担,就会造成整个网络非常的拥堵和臃肿。Layer2跟Rollup出现之后,就把整个执行层切分出来了,能够把整个区块链网络做的更高效、高性能。

  除了Layer2基础设施本身,在过去一两年里面大量创业者非常努力去寻找一些Layer2生态的创业机会,比如跨链流动性聚合器我们投的Celer,它就做了Layer1到Layer2的桥,Layer2到侧链的桥。

技术

  接下来可以听听其他几位重要投资人的分享。

  n

  Deng Chao —(HashKey Capital)

  谢谢Jocy老板开头,我直接回答刘老师这个问题,现在和过去两年也好,四年也好有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我觉得是有确定的、实质性的进展。您开头说现在跟两年前、三年前的状况我觉得从两个维度的不同,技术和应用维度。

  从技术的维度,Jocy老板刚刚讲的侧链。其实再往前面看的话,讲状态通道、侧链,再讲到现在Rollup的各种策略。最早开始讲状态通道的时候,肯定是3年前、4年前,甚至是更早的时候。我们看到整个技术社区、开发者都在不停的做新的技术方面的探索和验证,也通过一些项目在推进Layer2技术层面上的创新和性能方面的提升。

  从应用这个层面上,可能就更加百花齐放了。而且从应用上时间维度拉长一点,基本上不是说每个应用技术一出来,或者概念一出来,马上应用阶段就很成熟。我从2015年就开始做跟区块链投资相关的事情,我个人观察基本上每个概念出来可能第一个阶段是市场会有一定的反应,可能开发者、社区会做一定验证性的实验,但并不一定保证第一个阶段或者第一个热度的阶段就能马上得到真正的验证(mass adoption),可能再过一个周期,或者6个月,或者一年两年。

  拿DeFi来说,2017年之前就已经有这个概念了,但是真正的应用可能要到DeFi Summer,这个中间冷静了很长的时间。NFT也是一样的,NFT最早提的时候也是一两年前的事情了,再到中间有过一个热度,再到中间沉寂一段时间,这是在技术和社区方面一定的验证。

  Layer2也同样看到现在应用的层面上和两年以前是有很大的实质性的变化,在DeFi领域各个都有交易相关的,项目的名字就不一一列举了。简而言之,我觉得在过去的两年,如果把时间维度拉得更长的话,无论从技术的维度还是从应用的维度,我们都看到Layer2领域内有非常大的实质性的提升和进展。

技术

  n

  Dovey Wan — (Primitive Ventures)

  我可能再往回时间轴拨一下,可能我们现在大家听到Layer2都说是以太坊的Layer2,最早从闪电网络开始,它就是比特币生态上的Layer2。可能做一点解释,对现场不是那么技术的朋友,我们为什么要二层这个东西?回归到区块链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平常用阿里云,那么它是由一个中心化系统统筹安排计算资源大的资源包。公链做了什么事情?它就是把所有的计算资源,不管是矿工也好,通过POS也好,通过某种方式提供给外部的开发者区块,什么是区块?区块就是一个计算资源的最小的单位。

  原来我们是把所有计算的内容都要塞到区块里面,塞到Layer1的区块里面。Layer2做的事情把一些对于安全性,需求相对低的区块操作,我可以把它抽离出来,放到二层上面。当然我是用一个很笼统的方式去解释为什么要二层网络这件事情。

  回答刚才峰哥说的事情,我刚刚在台下还跟几个朋友算了一下,反正是机缘巧合,像现在大家听到的几个Rollup,像STARKWARE都是我3年前投的项目。最早开始做状态通道的时候,大家都一起投了Celer,技术肯定是有演进的。

  而当时在投很多的Rollup的时候,在投STARKWARE的时候,连团队都不知道拿这个东西是来做Scaling还是拿来做其他的应用,所以技术的发展是随机跳跃式发展的过程。

  我作为投资人,我一直很反感风口的概念,投资人是吹不出风口,风口是靠创业者做出来的。我们作为投资人要做的事情是持续性的支持靠谱的、优秀的、有前瞻性的创业者,然后做好他们身后的事情。所以,所有的风口都是靠创业者尝试出来的,这个尝试的过程是非常有机和随机的过程,跟我们进化是一样的。

  我觉得技术的发展肯定跟原来是有非常鲜明的变化,如果真的往未来看的话,Rollup的内部还有分,Rollup比侧链的优越性在于安全性本身,它的原生性本身。如果Rollup内部再分的话,我个人也会更加看好ZK Rollup。但是技术本身是有过渡性的,在完全ZK能够做出来之前,我觉得Optimistic Rollup是现在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等会儿我们还可以讨论一下技术优越性究竟代表了什么,因为技术优越性是不是一个国家技术能力很好,比如说迪拜可能是现在世界上基础建设最优越的国家,但是大家还是想移民欧洲、移民美国,不是移民迪拜。整个硅谷是全世界最慢的公共交通,它从城市的基础建设上是最差的,但是为什么那里可以引领全世界最好的创新,那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本质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技术优越性和基础架构的优越性,对于一个创新驱动的生态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我自己在反问我自己的问题。

技术

  n

  Vincent Niu — (Sky9 Capital)

  刘老师这个问题让我感觉到三四年的时间非常快,其实我们三四年前那个时间点,大家在讨论扩容的时候,有几类吧。

  在Layer1的网络上,通过分片、DAG等等的扩容方案。Layer2的方案有状态通道等等的畅想,那个时间点除了闪电网络,其他几乎是没有落地的。今天只过了三四年的时间,我们看到大量的应用各种各样的方案在不同的网络里面去运行,比如说Layer2的分片,或者是DBG,其实都有爆发生态的繁荣发展。侧链看到了以Poylgon、BSC等等EVM兼容的侧链爆发。然后在Rollup这边,看到了Arbitrum或者是STARKWARE在应用的生态繁荣。

  我觉得很大的驱动力来自于应用层的爆发和做这些做扩容方案的基础创新在过去三四年的沉淀,我记得在2018年、2019年的时候,我看了很多区块链的游戏,那个时候区块链游戏是畅想的方向,没有人跑出来,也没有人预测到2021年会是GameFi或者是MatterLabs爆发的一年。那个时候大家做游戏的时候想用什么链,没有什么选的。就是以太坊、EOS没了,EOS快一点,以太坊呢,有人当时想做全链的游戏我每个操作都想在链上做,那是不现实的。

  到了今天,可能涉及到高价值的行为,资产的流动,无论是NFT的资产流动,你都可以放在链上。而游戏的核心逻辑不需要放在链上,这样的方式去做。小额的支付无论是在侧链还是Layer2的网站上去做,我记得有一篇文章是讲应用层和基础设施,它们的发展是互相去迭代,基础设施在这儿,出来的一些应用发现现在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应用的需求,然后倒逼基础设施的发展,基础设施又上一个台阶,这时候又出来更大的应用,基础设施又无法满足下一阶段应用的需求,然后他们迭代不断的创新,所以我们看到4年的周期里面,整个行业的变化其实是非常大的,我很难想象是3、4年前发生的事情,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

技术

  n

  Frank Li — (SNZ)

  前面4位基本上讲得差不多了,留给我可以说的不多了,那我就提炼一下。因为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清楚的,就是4年之前、3年之前,我们在看的时候,大家都说DAG也好,状态通道也好,其实更多是探索和尝试,因为没有人知道一个什么样的形式可以真正的跑出来,也没有真正的需求,当时还是炒着公链的故事,所有的以太坊杀手都是一种形式的Layer2,大多数都是解决TPS的问题,其实都是Layer2的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多是尝试,但是今天已经看到相对成型的方案出来,几个公链都没有必要讲了,像Poylgon也好,AVAX,Solana,其实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叫Layer2扩容,但是其实自己跑出来还是靠自己的生态,跟TPS没有太大的关系。

  在Layer2上可以看到Optimism,Arbitrum的方案,还有一个是ZK的方案,其实在相对的情形下,更多是因为我们这两年DeFi也好,GameFi也好,出来很多的应用,基于应用如何更好有新的Rollup或者是ZK的方案出来,比如说Jocy老板刚刚投的公司Aztec把这些东西加进去了。或者说基于ZK Rollup本身,以及Arbitrum的方案本身能不能在这上面有更多native的方案跑出来,我觉得这是更大的趋势。由原来探索的趋势到了现在在相对稳定或者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往更深层次去探索的机会,我觉得这才是更多的,或者是大层面上的不同。

  我们在投资也好或者在大的方向也好,会深入去看它们的不同。不管是运营层面,还是技术层面,在这种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滋生出新的想法也好,或者是新的方案也好,我觉得这还是蛮重要的,可能是各位投资人底层投资逻辑的一种转变吧,大概是这样的。

技术

  n

  ???? Moderator — Feng Liu(ChainNews)

  特别感谢各位的分享,我为什么问这个问也是想提醒所有人,关于扩容、关于区块链的性能的问题,其实可能会是所有人整个行业会长期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这4年讨论,未来还有4年甚至还有更多的4年持续地讨论,而技术的迭代远远会超过我们的预期。

  刚才Vincent说到的文章,到底是先有基础设施,还是先有应用。这篇文章已经一直在提醒大家,鸡和蛋、蛋和鸡的故事永远是一个循环,但是没有鸡就不会蛋,没有蛋也不会有鸡,最起码现在看到大量的用户和应用涌现,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支持目前用户的需求,所以才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出来,一些解决方案出来,但是它一定都不完美。

  下一个问题是特别想请教一下各位,在目前这些可以看到的解决方案中,你们最看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以及你们大胆地想象,你们觉得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解决掉扩容的问题?当然一定要很小心,大家讲的好东西在未来可能会被证伪,几年前讲扩容EOS是很好的方案,但是现在没有人在上面玩,但是也有一些应用,所以想请你们大胆地赌一个你们觉得很好的方案?

  Jocy Lin — (IOSG Ventures)

  这是一个对于投资人来说最难回答的问题,经常都会都会被证伪:比如几年前看好的方向怎么不火了,怎么没有戏了?刚才Frank也提到一个项目叫做Aztec,在zk-rollup里面做隐私和零知识证明结合的方案,这个方案可行化非常高,我们今年也投了他们,但是我们要认识到rollup这类基础设施的再创新其实已经很难,如果作为基础设施创业者要跟Arbitrum这类在一级市场估值10亿美金的大平台直接竞争会非常困难。

  今年北京有一个项目叫Scroll也是做和zk-rollup相关的事情,愿意尝试从理论方向做创新。我认为在这个领域,特别是对于普通的创业者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论文深度或者是研究深度支持来做这件事,可能会有点吃力不讨好。如果打不赢就加入它,在它的生态中再创新,比如在zk-rollup中做隐私,或者在Layer2中做Layer1的,像Mina,也有在StarkNET到下一个的Stark-ES进行网络的升级。

  现在在Layer2和Layer1中也出现一个很好玩的现象:如何打通不同的链,怎么样打通不同的生态,现在有比如Hop Protocol, Celer, Li.finance, 我们就看到了很多解决跨链流动性的第三方,如何在不同的链之间做一个桥,这个桥现在非常重要,很多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10亿美金甚至更高,我们也看到链与链之间融合的机会。

  回过头来讲,扩容不可能三角,关于安全、关于数据的可用性以及执行层面,现在最主要的创新还是在数据的执行层面,执行哪一种方案,怎么样用,现在有非常多的解决方案,哪个会赢我认为不好说。但是在执行层面的创新会一直持续,可能最近的三年或者是后面的三年都有源源不断的方案出来,现在也在形成寡头阶段,在这些寡头的生态再做一个独角兽出来也是一个趋势。

  n

  Deng Chao —(HashKey Capital)

  Layer2在我们Hashkey Capital投资4个大领域中是第二个重要领域,我们从Layer1开始到Layer2再到上面的应用层,我们投资的维度可能和刘老师要问的具体领域有点不一样,我们基本上会从行业发展的阶段来看,具体回答哪一个方向或者是路径,我坦白说如果现在这个阶段很难完全判断。

  我借用今年在万向峰会上和4个公链的创始人做的圆桌论坛上,当时问了Vitalik关于Layer2的事情。Vitalik的回答是,Layer2 扩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认为技术上可操作执行难度简单一点的是Optimism,下一个阶段是ZKrollup,我再追问他是否意味着Optimism到某一个阶段就会被ZK取代掉,他回避了这个问题。像Frank和Vincent都是技术背景很强的,我认为应该交给他们来回答。

  从投资项目的角度,支持在每个阶段有创新,在用户、流量这些方面更有吸引力的项目才是作为投资人应该做的事情,我们要顺势而为,而不是主动去想,闭门造车造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适合行业发展的。

  ???? Moderator — Feng Liu(ChainNews)

  特别感谢Jocy Lin和邓总这样有钱的机构不做选择题一切都要,最后才能投资成百花齐放的状态,太棒了。

  Dovey Wan — (Primitive Ventures)

  刚刚沿着Jocy 说的两个方向,不管是OP-Rollup或是ZK-Rollup,什么是Rollup?相当于是一个Layer1上的自治性的小资源池,可以想一下:深圳、广州、东莞是三个不同的城市,它们会有自己的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本身可以想象成基于中国这个Layer1的Layer2,人才往哪里流动肯定是看当地的优惠政策、税收等等,城市和城市之间会有高铁,这就像是跨链桥。我们有幸把现在市面上头部的跨链桥也做了比较早的布局。如果大家相信未来Layer1的区块资源会越来越稀缺,越来越昂贵的话,必须要做一些化整为零的事情,Layer2就是化整为零。

  反过来看Layer2的投资,我会更从开发者的角度想这件事,开发者觉得哪一个最好用、最便宜,就像是哪一个城市的税收最优惠,我会从这个角度看这些问题。

  另外一条可能和Rollup不一样的路,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17年的Cosmos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的投资回报不错,但可能现在项目有一点低于期望值。我觉得未来还有一个和Rollup平行的方向是应用链,一个大的Web3应用当它的流量、资金、用户起来之后必然会做自己的链,这是最经济而且是对他们本身收益最高的做法,Axie Infinity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有Ronin。之后有大的Web3出来必须有应用链,这也是宽泛意义上的。

  ???? Moderator — Feng Liu(ChainNews)

  我给一个注释,一方面是叫应用链,现在也有一种说法是模块化区块链。

  Dovey Wan — (Primitive Ventures)

  还是换汤不换药,咱们这个行业创造概念的能力还是比较强,每过4年一个新词又出来了。

  Vincent Niu — (Sky9 Capital)

  我接着Dovey老师的话题,2019年底Axie融资时问我要不要投一点,我想了想还是算了,把它介绍给了其他投资人,包括币安。另外一个是,我2018年买了Gods Unchained一堆卡牌,后面也能投,但是也没投,想着就一个卡牌游戏,我还是回去做炉石,没想到人家回头做了一个Immutable X。我很认同Dovey 说的一点,任何一个在Web3做出一个头部的应用,拥有百万级或者是千万级的用户,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做自己的链,因为你有流量,就像早年的打游戏的STEAM,当时只想给自己的CS做一个联网的工具,结果第一天就来了100万的用户用了STEAM,后来就想这个可以做一个游戏发言平台。

  回到刘老师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是因为害怕打脸,我刚才说的两件事已经把脸打肿了,而是因为我们这个行业这几年是螺旋上升,很多事情难以预测。哪怕今天我们觉得ZK-Rollup是更长期的解决方案,可能过两年还有更牛逼的Rollup方案,这个事不是不可能,这样的事情在这个行业中发生过太多了。从投资人角度能做的事是关注每一个技术团队做的事情、想的方案以及写的论文,找到最新的可能性,以及在应用层有哪些大型的应用可能往什么方向扩张。

  Frank Li — (SNZ)

  我就接着老牛和Dovey 说的,我认为应该分成两块,一个投资,一个是哪里能做起来,这是不同的逻辑。

  对投资,这个行业发展非常快,你永远不知道哪里会做得更好,有创新有不一样就应该投,试一试。早期一定要打开思维,不像是互联网逻辑相对完整,我们可以顺着逻辑投出来,更多是探索。2017年、2018年投的,未来可能会去颠覆范式转移,作为投资人就应该拥抱变化。

  作为应用或者是长期来看最后跑出来的是Arbitrum,因为只有Arbitrum上线了。我觉得Dovey说得非常对,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不要想直接试,你看用户也好或者developer也好到底在干什么,什么是最好的。现在只有Arbitrum上线,现在Optimism没有完整地上线,ZK,matterlabs虽然出了lunix的测试版本,但是还有4个功能组建没有做好,通用电路没有做好。Dovey之前跟我讲他们出一个通用转化器,这是非常好玩的事情,这个转化器直接把ZK-sync和Stark-NET放在一个起跑线,到底什么时候能上线,谁能上线,Arbitrum早出半年或者是一年能占比较大的优势。

  我虽然是学技术的,做了3-4年,得到最大的认知就是技术是很小的一块,项目方的运营以及你对变化的认知以及拥抱变化的速度,才是能不能做成最核心的因素。

  基于以上几点,投资上是开放思维,目前看谁最好只有Arbitrum最好,因为只有Arbitrum。

  Dovey Wan — (Primitive Ventures)

  我补充一点刚才Frank说的,刚才说应用链还是沿用我关于城市的类比,现在大家在深圳,为什么应用链之后会起来。如果我们想象腾讯没有任何的限制,腾讯是不是可以成为自己的一个城市?华为是不是可以成为自己的城市?这种富可敌国的应用,腾讯是在深圳长起来的应用,华为也是在深圳长起来的应用,这种富可敌国的应用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城市?这是很好的类比。

  好的开发者,当他已经拥有了这些资源之后,无论产品本身怎么样,自然而然会成为自治的资源结合。顺着Frank说的,我们不要作为发明者,就是看聪明的开发者在做什么事情,哪里的用户黏度最高,就应该做这个地方的布局。

  ???? Moderator — Feng Liu(ChainNews)

  非常感谢各位的回答,既圆滑也具有指导意义。最后一个问题,不管到目前底层的链是否真的扩容,有一点是行业一定扩容了,这个行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投资机构一定是扩容了。各位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能不能请各位简单地分享一下,给新入行或者是新成立的,新扩容出现的投资机构一些建议,你们真心、真诚地甚至不好听的建议?

  Jocy Lin — (IOSG Ventures)

  我最近一年的感受是新出来的投资机构比项目还要多。当然这里没有其他意思,我们是经历过牛熊市周期的研究化投资机构。2018年经历的那一轮熊市非常凄惨,我认识很多行业的从业者离开了回到传统行业,那时候我们团队在2019年写了Web3的研究报告,刚好也是12月份快要过新年,我们团队那天晚上还说这个报告发出去怎么发,和什么媒体合作,当时的市场没有像今天这么多的噪音,大家纯粹是热爱技术驱动下去做各种研究。所以尽管当时也有很多人质疑区块链还有没有前途,由于我们每个人都足够纯粹,足以让支撑我们在这几年的低谷中坚持下来。

  我可以分享几个我认为过去1-2年在扩容领域投资非常拍断大腿的案例,大家也可以引以为鉴,如果下次遇到这么好的投资案例一定要把握住机会。

  一、Arbitrum,其实在传统机构中投一个项目不会投竞争对手,在Optimism的rollup里面,Arbitrum和Optimism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在一两年前我们也没有判断好谁会是龙头,包括Vincent本人也很看好Optimism这个方案,当时我们和Arbitrum聊的时候他们在融资,我们当时不太敢马上就投Arbitrum,因为我们很难投两个直接的竞争对手,投了Arbitrum就不能投Optimism。那时候我们非常腼腆,等着看哪一个好,没想到Arbitrum突然估值在第二轮涨了接近10倍,我们在第二轮仍然要投。在这个节骨眼上是用两个都投的策略还是只投一个的策略。对比传统领域两个都投在同一个细分赛道是十分内卷的,会被创业者骂死,这个事情怎么解决呢?还是挺难的。

  二、Aztec,做隐私的项目,这个项目有意思的点是哪里呢?我们最早看到这个项目也聊了很长时间,内部已经讨论说要不要领投这个项目,IOSG一年只领投几个项目,我们对领投项目非常谨慎,那一笔领投估值接近10亿美元,我们给对方发了TS准备要领投。最拍大腿的问题是我们不够激进,仍然太保守,我们对这个团队在隐私rollup的方向不敢放这么多钱,在我们犹豫的瞬间,对手就进来,说一周就能投资这个案子。因此这个领投的位置被挤掉了,我们就成为了小投资人。

  所以还是要逼自己一把,确这个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该不该领投,你要怎么做决定。对于市场中新进来的机构也是一样,你们要逼自己一把,做好决定,投资就是要做大量的选择,这个非常难。

  三、Axie Infinity,我们在2018年时,应该是Vincent把项目推给我们,第一轮的融资估值是500-600万美金,我的同事也看到这个项目,我让他去玩一下看好不好玩,他说没有什么好玩的,也没有什么吸引力。

  游戏这个方向不知道对不对,而且事情也不好玩,该不该投,但是又过了一年这个团队又我们这里,估值涨了10倍,达到了5000万美金。后来IC又讨论,这个项目有很多的进展决定做自己的应用链,内部讨论了老大半天,有一个同事说为什么500万不投,5000万还要投呢?因此又决定不投了。半年前还领投那一轮应该是接近10亿美金,翻了20倍,内部又有同事收到融资的需求,这个案子怎么说?要不要考虑一下?我们基金下一次募资再投。

  这些决定现在来看可能都是错的,回头看还是自身的问题,我们对环境的理解以及对GameFi的理解不那么到位,所以做不了决策。但我们也在成长,正是因为有很多打脸的案子和错误的经验,才让很多机构越走越远。

  我觉得Frank说得很好,保持开放尝试沟通,作为投资人来说,尽量不要去赚太容易赚的钱,尽量走难而且有价值的道路,一定要成为行业的建设者。如果只是来行业赚钱不那么纯粹,只是为了名誉,金钱,不纯粹了做很多事情都会失去应有的状态。

  做投资这件事包括在这个行业真的是关乎信仰和信念。我今天上午也说希望和新的投资机构一起茁壮成长,代表东方杀到西方,和国外的投资机构比一比!

  n

  Deng Chao —(HashKey Capital)

  Jocy 把调起得太高了,我就讲得实操一点。这个行业本来是有周期的,我前段时间看到媒体中有很多报告说现在投资机构很多,文章的报道用了“内卷”这样的词,我觉得新晋的投资机构越多,这个行业活跃度越高,带给行业的资源越多,资源越多能够支持的项目更多,能够做更多的投资,也能吸引更多的用户,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没有竞争,这个竞争是良性,而非内卷,内卷是内耗。

  现在我看这个行业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所谓的传统投资机构进来,大家也会问这么多机构进来是否会我看到区块链这个行业和传统技术创业最大的差别,就是这个行业的分享精神非常大。我和不少VC都有聊,我半开玩笑的比方,VC看到好项目的想法是自己先投了再告诉其他投资机构,而区块链的投资机构都是看到一个好项目大家先分享,先看。当然大家对于项目的判断不一样,分享精神是不一样的,大家的出发点是把行业的蛋糕做大。

  从投资策略上应该更加长线应该看周期,包括Jocy老板讲的,在项目非常有热度的时间进入的话就晚了,应该提早一个周期,至少半年或者是一年,甚至有一些基础的底层项目要提前两年就要做布局。

  因为也有比较多失败的案例,我个人在投资委员会决定是否拍板,你要分清楚观点和事实(Opinion and fact)。有不少投资人给你的推荐都跟你讲这个东西很好,但是很多人告诉你的只是他个人基于他看到的东西,他自己的判断,他作出判断的逻辑和框架不一定是你自己的逻辑和框架,因此你要再问一步“你为什么要这样判断?”基于他的逻辑和框架事实再自己判断。

  如果是应用类的项目,一定要自己团队的人参与使用,知道前线一手的情况是怎么样,而不仅仅是基于行业研究报告和自己项目的报告,如果这报告是二手信息来的,一定追到项目的原始数据或者项目的基本情况,我就提这两点。

  Dovey Wan — (Primitive Ventures)

  我再总结升华一下,我之前在推特和微博都发过,很朴实的道理:投在无人问津,卖在歇斯底里。你要在无人问津时已经有了布局,我们之前说了很多次Axie的例子,投资回报率最高肯定是投在无人问津的项目。

  什么是卖在歇斯底里呢?因为这个行业是有周期的,我们这个行业和传统的股权不一样,流动性产生比较快。当开始有歇斯底里的市场情绪时还是要做仓位的调整,这是很朴素的道理,只是做下来和操作下来都是反人性的。我们都是“羊群”,为什么熊市时不敢投到很牛的时候大家情绪上来,这才是人性的本身。做好投资人就是要克服人性的弱点。

  我补充一下自己做得比较好玩的事情,新进场的投资人,我只会给你们一个建议,你们要发掘在这个行业中最真实的兴趣。因为这个行业已经很大了,DeFi、GameFi、SocialFi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不同的公链,各种不同的“DAO”,如果你要做一个大而全的东西是不现实的。如果你是一个新进的投资人,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要找到最大的优势,你要做真正有原生兴趣的东西,你要先把它玩好,先对它感兴趣,而不是说我只是想来赚钱,你把它玩好自然而然就会赚钱。

  大家看我的推特或者是微博都知道,我弟是从去年终开始玩Axie都不知道赚了多少钱,在GameFi这个领域已经不知道超过我多少倍了,他就是觉得好玩。手上有非常多的小精灵,从0.4刀就开始跟我要买这个币,我还嘲笑他这么幼稚的游戏怎么会去玩,这帮95后、00后就是追寻自己最纯真的兴趣把它玩出了财富,这个才是财富创造最好的过程,边玩边把钱赚了。

  Vincent Niu — (Sky9 Capital)

  我个人这几年无论是个人投资还是机构投资比较大的教训,首先我们要有空杯的心态,这个行业实在是太早了,不管是说之前错过的案例,还是说自己格局不够大。比如说2018年、2019年看区块链游戏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看得特别多,懂得特别多,玩得特别多,越懂越亏,越懂越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他们现在做成这个样子,肯定不太行,我们设想这个东西将来的潜力。如果现在去复盘,那时候Axie不到20个团队,不可能做出牛逼的游戏。日活就小几千,有一个小精灵,一个非常傻的游戏就没了。

  核心的范式转移或者说基本面的变化来自于去年的DeFi Summer,宏观因素是疫情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再加上Axie发了自己的侧链,大家可以在侧链上以低成本的方式购买小精灵的交易,一系列后面的偶然因素促成了Axie成功的必然。

  但是这件事情是在2019年底不可能想象到的,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训是如果我看好一个大的赛道,我不太去考虑今天是什么样子。而是去看这个团队是不是足够有信仰。比如说Axie的老板Jiho是一个特别乐观特别有信仰的人,我每次在各种会上见他,虽然他们那时候特别穷,这钱都快花完了,但是人特别乐观,永远对区块链游戏这件事情充满了信仰,他觉得这个东西一定能行。再就是这个团队能活下来,能生存下来,能生存一个以上周期且持续在这个领域发力,所以其实从2018年、2019年有大量的区块链团队做差不多的游戏。其实他们做的东西并不差,但是2019年、2020年一堆公司死掉了,活下来的几个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龙头的这几个项目。

  所以,我觉得空杯心态,然后去投能够长期存活,对这个行业有信仰,比较长期的投资,我觉得会是比较重要的点,也是我自己过去几年比较大的认知的改变。

  Frank Li — (SNZ)

  我又开始总结了,这4位又说得差不多了。第一点我是非常认可的,第一点是非常现实的,事实就是这样的,你要活下来。作为新的机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下来,因为我们台上几位应该都是2017年、2018年就认识了,我们在整个熊市里面见过无数人离开,甚至在黎明的前一夜最黑暗的时候就离开了,他们之前做了很多好的布局。其实刚才也讲了投资就是逆人性的,你要在熊的时候去买,在好的时候退出,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觉得第一个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活下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第二,你一定要打开,大家都提到了,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了,再聪明的人都没有办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在我这里就是两个点非常容易,第一就是团队,团队一定要有信仰,然后非常热爱这个东西。第二,他们做的东西是有一定的创新性,我就喜欢你有一点,甚至很小的点,如果让我觉得非常的有趣,或者是非常的创新,我就愿意去尝试。我觉得很多大的进步在小的尝试当中不断积累的,这是第二个点。

  第三,找到你的兴趣所在,以及找到你的抓手,现在Fund太多了,以及同质化非常的严重,其实台上几位能做起来都是有大家的原因。我觉得作为一个新的Fund,你要有自己非常不一样的点,或者你的方式跟其他人有一些不一样,看似没有那么大但可能是非常大得不同,这种可能微小的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我相对比较简单就是这三点,但是我觉得活下来是最重要的,就相信这个行业,然后真的热爱这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坚持下来,你总会得到该有的回报。

  ???? Moderator — Feng Liu(ChainNews)

  特别感谢各位嘉宾精彩的分享,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Panel也只能到这结束,也谢谢大家一直认真的聆听,感谢!

  本文来源:IOSG Venturen原文标题:扩容的夏天,一览投资人眼中的L2赛道密码声明:本文为入驻“火星号”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n转载请联系网页底部:内容合作栏目,邮件进行授权。授权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侵权必究。n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火星财经官方立场无关。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存在法律风险。火星财经反对各类代币炒作,请投资者理性看待市场风险。n语音技术由科大讯飞提供关键字:技术投资机构行业Layer2应用

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